打工日记·02|护士辞职:被教育无私奉献,我们却无法再忍受精神内耗

打工日记·02|护士辞职:被教育无私奉献,我们却无法再忍受精神内耗
图源自互联网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各地接连不断地出现护理专业人士辞职潮;但对于国内而言,这股辞职潮在疫情过去后似乎仍然在持续。这揭示着护士们选择离去的原因不仅包括新冠疫情带来的额外疲惫,而更多的是护理职业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在抖音上,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护士站出来,解释了ta们为何辞去看似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这一铁饭碗的原因。


“上夜班心慌,然后测心率130。”@小何同学 2024.3.19

“一年到头,熬不完的夜,考不完的试,考理论,考完理论,考操作,重复循环着。”@罗姑娘 2024.2.25
“一年到头,熬不完的夜,考不完的试,考理论,考完理论,考操作,重复循环着。”@罗姑娘 2024.2.25

29岁这年,我决定从三甲医院裸辞了。再见了。

在父母的眼里,护士是个稳定又体面的工作,光鲜而亮丽;在亲戚朋友眼里,护士好就业、工资又高。是什么时候对这行耗尽所有热情的呢?如果说高负荷的工作、上不完的夜班、脱发、胃病住院,我都能接受;你猜测,让我裸辞的是什么?是精神内耗。

上班的时间里,我在琐碎的流程里内耗,在制度形式主义中内耗;频繁的考试、会议、学习、撑门面、内耗。是用时捧上天,用不到时踩到底的存在。用一夜无眠的夜班换一天宅家睡大觉,不规律的作息,熬不完的夜班,无望的晋升。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增加,每天都在消耗着我对生活的热情。我承认我是全方位地倦怠了,甚至陷入了一小段时间的抑郁。当上班把笑容都(上)没了,连话都不想说的时候,原来这份工作带给我的负面情绪远远超过偶尔的成就与感动。

我不想在最好的年纪,在这里迷失了活着的意义,并且弄丢了那个活波开朗、积极向上的自己;所以选择裸辞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蓄谋已久的决定。是经历很多焦虑和挣扎,从家人和朋友那里得到很多鼓励和支持,然后才给了自己很肯定的答案。

从公立医院辞职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能干干,不能干就走。很多人想进来。”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在我们国家最不缺的人,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应届护理毕业生,医院总能招到比老护士更便宜的廉价劳动力。招聘网站上一发招募信息,成百上千人都能涌过来面试,哪怕就招五个人。这让之前在职公立的我压力非常大,逼着我要跟其他人卷。每次理论考、操作考前都是成宿成宿地睡不着觉。压力大加上熬夜,然后就一直掉头发长痘痘。当你终于卷赢了,付出的劳动力远远大于你应得的收入的时候,你才觉得自己不会被淘汰掉。

可是,凭什么?凭什么我要在下了夜班后、困得眼睛都睁不开的时候,还要去参加理论考试?凭什么我要在休息天的时候,还要被叫回医院参加技能培训?凭什么我要被迫参加科室的才艺表演?就因为没有老护士愿意去吗?真觉得公立医院不太稀罕我们这种普通护士。仿佛护士就是最底层、最不值钱的。一段时间的抑郁之后,我果断选择了离职。

24岁的我,仅仅只工作了两年,便决定辞职跳槽、离开护理这个行业。

从此以后再也不用上熬人的夜班,再也不需要去开占用个人时间的会议和每个季度无情的理论与操作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长辈,能在一个三甲医院工作是一个很可靠稳定的事。我不否认这个理念,但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并不喜欢这个行业。不喜欢的理由,我想每一个护士都能理解。我想最常见的理由,便是自己所付出的和最终收获的结果并不能成正比。而且护理这份工作中,大家被PUA最多的便是无私奉献这四个字。而我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干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职业本就是精神内耗,再加上不稳定的作息,时间久了身体都垮了。我不可能只为了所谓的稳定工作而去这样消耗自己。

曾经走过无数次的病房走廊

被安瓿瓶划伤的手指

夜班撞上大姨妈

PDA巡视

下夜班就心悸

于是夜班结束的曙光

往后再也没有APN

注:(i)移动护理PDA是一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用于协助医护人员进行病人护理和管理。(ii)APN即高级实践护士。国际护士会将高级实践护士定义为拥有深厚的专科知识、复杂问题的决策能力及扩展的临床实践能力的注册护士。

我2024年离职了

这一年,我在不停反思

我还要内耗多久?我还能坚持多久?

这种管理制度下我真的开心吗?我学的这个专业技术我真的开心吗?

我的付出有成就感吗?

蹲在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在想

我真的决定好放弃这种荣誉和夸赞?

在所有人的惋惜和不解中

终于把所有的签完了,认真完成最后一个夜班

再见了蓝帽子

脱下这身衣服后是久违的轻松

今年走了太多人了,以后也许会更多

我们都知道原因,但我们没有办法去解决

本文文字均来自抖音视频。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 Twitter | Instagram | Telegram

Read more

谁掌握技术,谁就掌握话语?两家金属工厂的劳动现场比较

谁掌握技术,谁就掌握话语?两家金属工厂的劳动现场比较

“学好一门技术,走遍天下都不怕” 曾经,在制造业这个领域中,许多基层劳动者都相信这句话。学习技术并不断精进它,是从纯体力劳动中翻身的希望。但另一方面,一些年老的技术工人却经常发现,在自己体力衰退、受伤后,赖以为生的技术不再受到工厂青睐,他们也更容易被取代或被抛出劳动市场。在传统工业中,技术知识的发展已经成熟了,不会有多大变化,但掌握技术的劳动者受到的待遇、劳动者们对技术的看法却时刻变化着。这里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能不是工人们的技能好坏,而是工厂本身的运作模式、管理与劳动控制方法。 本文作者在近半年的时间内进入两家不同类型的金属工厂进行田野观察,试图用一手经验来分析围绕技术知识、工艺和劳动控制这些概念产生的问题。第一间工厂制造汽车结构配件(以下简称汽车零件厂),整体员工数约500人,属于中型规模工厂。另一间则是典型的小微型工厂(以下简称阀门厂),员工人数只有20多人,制造工业用阀门。 两间工厂的产品虽然不同,但都进行铁制品加工,都涉及裁剪、冲压、焊接、组装、钻孔等技术过程,在技术原理上可以说非常相近。但两间工厂内基层工人对技术的看法、劳动力被控制与监督的形式和原理、工厂内的权力运作逻

座上荔枝甘,座下指犹酸 ——奶茶爆卖和外卖大战的剥削真相

座上荔枝甘,座下指犹酸 ——奶茶爆卖和外卖大战的剥削真相

荔枝的侧写 在大小年与气候异常的双重作用下,今年荔枝大幅增产111.26%,价格却暴跌70%,部分产区每斤仅售1至2元。荔枝虽然甘甜诱人,却因极难保鲜、采摘成本高,往年很少作为茶饮新品出现。而在今年,借着热播剧《长安的荔枝》的文化加持和丰产的推波助澜,它成为了各大茶饮品牌争相追逐的新贵。但这场热潮背后,是市场机制对自然节律的扰动——荔枝的“大小年”本是荔枝和许多农产品固有的周期现象,但在市场化的运作下被放大为歉收、高价时种树,丰产、价低时又砍树的循环陷阱,生产与分配早已脱离合理调节的轨道。 茶百道在荔枝新品的宣传文案中,煞有介事地强调“一杯奶茶里含有19颗荔枝”,试图说明产品的新鲜与诚意。可在这一切光鲜的背后,传来的却是基层员工的吐槽: “又是剥、又是洗、又是煮,手套带了差不多十个小时——手都泡浮囊了。” “周末快乐,除了茶百道研发部。能干干,不能干换人,整天搞各种水果汁子。要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每天剥八、九十斤荔枝,手都磨烂了,真把员工当日本人整呢,顾客催完骑手催……” “……明天是我入职的第七天。听说明天还要开始商战零元购。我已经不想去上班了。

困在系统里的人开始持码上岗

困在系统里的人开始持码上岗

上海在今年(2025)4月开始推行外卖快递骑手"交通安全码"(下称交安码)等系列措施,将骑手个体分级为"绿、黄、红”三色安全等级,并要求平台企业将该标识直接与骑手从业资格关联。观察社媒,不少人反映,此做法令人联想起新冠封控时期的"健康码",质疑措施必要性和具体成效。 不过,措施对一线骑手的影响,远不只一种一刀切管理的"创伤记忆"重现:以交安码为代表,上海近年推行一系列管理骑手群体的交通安全措施,试图介入外卖快递平台的劳工管理模式,也在过程中达成了更深入的劳动控制。 数据上的交安情况改善,实际上并不来自解决源头问题,而是进一步压迫骑手群体的”恶果”,令一线骑手陷入失声、失权境地。 交安码,联合的制裁? 7月3日,上海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经媒体说明了交安码的推行细则(1): 上海针对快递外卖骑手群体推出交安码制度。依托新建的数据系统,政府以绿黄红三色标识骑手安全等级,要求企业将骑手个人交安码颜色直接关联其从业资格,并以骑手交安码统计信息进行企业、站点的评定。

打工日记·11|“诅咒”领导:社媒空间的另类反抗

打工日记·11|“诅咒”领导:社媒空间的另类反抗

“当你走进社交媒体才会理解自己的肤浅,因为整个世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厌胜场”(来源) “诅咒”这个行为在当今世界,乍看之下让人觉得离奇、荒诞,不禁认为是个从众的玩笑。然而根据近两年的社交媒体,诅咒领导的话题在白领工人升温迅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发生,它的形式经过大量工人参与和共鸣,演变之后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对自己所经受的苦难的思考,转型成为了对正义、报复、灾祸的祈求。 据了解,其中潮流起源于2024年,网友们发现奢华珠宝品牌Tiffany的中文谐音与“踢翻你”相似,认为买它的产品戴上,讨厌的领导或同事就会离职。 上周一我把戒指带到办公室,第三天就听说分管领导要辞职,分部门的进程也加快了。今天听说下月初就要分,而且我和讨厌的领导和同事去了两个部门。妈呀,这种许愿成功心想事成的感觉谁懂? @芋圆珍珠椰奶绿 2025.04.25 在Tiffany“克领导”的传言流行之后,网上也流传出更细致的经验,或是更加亲民、平价的选择,包括“手链和手镯威力最明显”,“正品克高素质领导,仿货克低素质领导”,“不能带钻,因为钻是buling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