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争当劳工传话筒——工事有料招募志愿者!

大家来争当劳工传话筒——工事有料招募志愿者!

加入工事有料吧,伙伴们!

工事有料招募志愿者啦!我们致力于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

在工事有料,我们的工作门槛低、上手快,工作时间灵活。只要你有少许空闲时间,就能够轻松参与进来。同时,我们的团队成员都乐于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交流与合作。我们提供简明的写作入门教程,也在计划组织不定期的分享会和专题活动,共同学习关于劳工最新的一线的知识;让成员不仅是付出的志愿者,也是有所收获和成长的伙伴。

为什么我们如此需要一线劳工的声音?

像我们当下这样反动的时代,不仅在尽可能压缩劳工的待遇、封锁劳工维权的路径,使其生活条件始终被钉死在基本的维稳线上——那里离本世纪“科技大跃进”、“民族大复兴”的繁荣图景都相去甚远,而且还要使这种事实在新闻审查、信息封锁、评论筛选的铁幕下被长久掩藏。在官方新闻和话语中,我们又何时能看到关于劳工的严肃报道呢?对于劳工的具体处境我们又掌握什么最新的知识呢?19世纪英国旧工厂里刺耳的噪音、有毒的原料、切断的手指,以及流产的女工、受职业病纠缠后半生的男工,在今天中国新世纪的工厂里又已经消除了吗?劳工报道,即使没有消失殆尽,也已经碎片化且难以成为主流的声音。

但是劳工们始终是国家的支柱,劳工们创造着国家赖以生存、夸耀的财富。在今天,劳工们自己的声音不是消逝了,相反,这些星火般的声音躲过审查机制,也学会了利用新媒体,在被严格审查的媒体平台上灼出一个个漏洞,发出个人的或集体的呐喊。因此,工事有料试图站在劳工的立场,致力于在各种平台(主要是抖音、快手)上,收集一线劳工自身的声音,成为劳工的传话筒。                                                                                                                     

当我加入后,我能够做些什么?

1. 文章撰写与编辑

  • 需要基础的写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文本编辑能力
  • 需要和搭档共同配合协商文章的内容和后续文本修改
  • 需要定期参加会议共同讨论,按时完成分工

文章撰写与编辑是我们主要在招募的岗位。目前工事有料有三个栏目:“即时新闻”、“深度分析”、“打工日记”。“即时新闻”长度短、时效性较强,在搜集有关议题的资料后,可快速产出。“深度分析”长度较长、涉及范围更广的资料搜集和调查与采访,完成时间可由作者自由安排。“打工日记”偏向工人在各平台上的评论搜集整理,原创写作内容偏少,产出也较快。

写作方面,作者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议题和擅长的栏目。编辑方面目前只涉及与作者共同搜集资料、讨论内容的方向,以及后续的文字校对和部分内容修改。所以暂时不单独作为一个岗位,各作者间可互为编辑。

2. 新闻搜集与账号运营

  • 需要基础的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尤其是抖音、快手)的使用经验
  • 需要对工事有料的账号进行日常的运营:文章和视频的发布、社媒传播、评论回复等
  • 需要参加会议共同讨论,按时完成分工

3. 视频剪辑与制作

  • 需要基础的视频剪辑与制作能力,把文章转变为短视频
  • 需要一定的审美和传媒技巧
  • 需要参加会议共同讨论,按时完成分工

4. 平面设计

  • 需要基础的制作海报、封面图等能力,为文章制作海报等,或尝试视觉化呈现文章内容
  • 需要一定的审美和传媒技巧
  • 需要参加会议共同讨论,按时完成分工 

我决定了,我要加入!

如果你愿意加入我们,请发送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 。出于信息安全考虑,请避免使用国内的邮箱。你可以尝试注册Gmail、Protonmail等更安全的邮箱。请邮件标题设置为:“工事有料志愿者来信”,署名请以虚拟的昵称代替。寄来的信中建议包括下列内容(请避免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自己接触到劳工相关议题的过程
  • 对工事有料或者其他类似劳工新闻的看法
  • 加入后愿意在工事有料做些什么
  • 其他你愿意和我们交流的内容

我们收到你的来信后会尽快回信,并安排伙伴与你对接。若超过3天没有收到回复,请尝试再次联系我们。

结语

时代也在变动了,却似乎在往更加保守和极端的一边倾斜;经济也在朝着资本主义矛盾扩大化的危机走去。过去被揭示过的国内劳工状况对于公众已经变得陌生了,且其本身也发生了新变化。在这种时候,传播关于劳工最新现状和他们如何打破现状的讯息就极其重要。如果说做纯粹的理论学习会让我们觉得离劳动者们有“两步远”,那么做基于一线劳工声音的新闻报道或许就会让我们离劳动者有“一步远”。尽管这所谓一步的距离可能仍是一道极难跨越的沟壑。但我们相信,劳工斗争的未来会带领我们从单向的报道走向双向的采访,从摘录劳动者的评论走向直面劳动者实时而生动的讲述,从反映斗争的新闻走向斗争本身——从劳工的传话筒走向劳工的火炬。

在此感谢所有人对劳工声音以及对工事有料的支持!我们期待着你的加入!

Read more

【极越闪崩事件时间线梳理】维权、谈判与赔偿方案

【极越闪崩事件时间线梳理】维权、谈判与赔偿方案

2024年12月,极越汽车因巨额亏损与资金缺口,宣布启动“创业2.0”计划。虽然名义上是进入新阶段,但实际上却意味着极越的原地解散,引发了员工、车主、供应商大规模集结维权。在欠薪、社保断缴及巨额债务等问题下,员工们接连发声,选出代表与极越公司进行了多轮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极越公司的CEO夏一平并没有资本进行赔偿,背后的大股东吉利与百度又态度模糊,导致谈判进展不顺。 极越汽车闪崩事件值得我们特别去关注,因为这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一起新能源汽车倒闭事件。背后的股东又是吉利和百度这样的知名汽车与互联网公司。它的崩盘代表着这几年一窝蜂投入新能源汽车战场的资本斗争进入最后阶段。胜出的只会是个别少数公司,其它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公司都会进入“止损”阶段。股东放弃、资本撤出,多米诺骨牌很可能从此一连串引爆。而极越事件的最终赔偿方案也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它公司的参考。 此外,这起事件中,极越公司的员工们反应迅速,立即涌向公司维护自己的工作权。这也是少有的白领/技术员工的集体维权事件。在这最后的谈判过程中,员工的声音如何被组织起来?员工是否成为一股能够与股东、政府博弈的力量?员工们如何理解自己的处境

车间员工上厕所也被监控时间,MES系统究竟是什么?

车间员工上厕所也被监控时间,MES系统究竟是什么?

11月29日,一名MES系统的推广人员在广东某车间发布抖音视频,在操作系统平板时,他提到一位员工上厕所15分钟还没回来。“厂长是不是要叫这个员工喝茶?他为什么不叫另一个人过来顶位?”  后续,“工人上厕所也被监控”即时成为热议事件。随即多个短视频博主在抖音平台怒骂该系统,称其监控工人、工厂把工人当作牛马、奴隶。留言中,许多工人也表示了对此系统的愤怒,有人要求举报该系统生产商,也有人反问工厂:“五险一金足额缴纳了吗?加班费给了吗?”。 MES全称是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即制造执行系统。为何这个系统引发众怒?它仅仅是对工人上厕所计时的系统吗?除此之外它还有什么功能?为何它突然成为讨论焦点?此外,也有工人指出自己所在的工厂在应用MES后效率出现了大幅下降而不是提升,这又是怎么回事? 揭开“数字化”的迷雾 如上述评论提到的,MES在某些车间的监控作用的确损害了工人的切身利益,上厕所时间和效益挂钩也是不假的事实。然而,监测员工上厕所只是MES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问题之一,并非全部。 在工厂,MES是用来连接“计划”与“执行”之间的工具。简单来说,它

江西志浩电子连续4月不发工资,工人前往政府部门抗议

江西志浩电子连续4月不发工资,工人前往政府部门抗议

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受雇于江西志浩电子科技公司工人与政府机构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的欠薪交涉行动。该公司的工人们连续几天聚集在政府机构的门口,希望政府出面解决长达四个月的欠薪问题。据现场工人称,每天聚集的现场都有大量警察出动,随着事态演变,带头的工人已经被抓走。根据推特账号昨天的消息,在此之前,走投无路的工人于11月20日至23日的四天里集体罢工,分别到当地劳动局、以及县政府等地寻求帮助。 据公司的工人透露,他们都被江西志浩电子拖欠了四个月的工资。工人们为此已经连续聚集抗议了几天。在这四个月内,虽然工厂仍有大量订单在生产,但每个工人只收到500到2000元不等的工资,完全无法满足生活所需。根据工人所述,正常加班工作的工人每月可能可以拿到8000元左右的工资。 目前,工厂已经停产半个月,志浩公司迄今仍不愿正面解决问题,而是要求工人们放三个月的无薪长假。工人们找到过劳动局,但是政府部门也没有提出解决方法。 四次前往劳动局维权,工厂至今仍无正面回应 根据现场的工人的记录,在12月3日是工人们第四次集体走路去劳动局维权,要自己拖欠的工资。经过前几天的维权,工人们目前提出的诉求是:

读者来稿:基层劳动监察的日常

读者来稿:基层劳动监察的日常

某个下午,劳动监察的大厅内挤满了来申诉的工人,他们中有些人白发苍苍,大多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寥寥几个窗口中,同事们正在向工人询问案情并做笔录。不时有案件被正式录入,也有工人因为无法申诉而失望离开。这是我作为劳动监察员的日常。 通常,第一次来的工人会小心翼翼的问:“要工钱是到这里来吗?” 在看到我和同事点头后,他们便讲起事情的前因后果,常常因为叙述的过于细致而被我和同事打断,取而代之的是一句一句的问题:“你是在哪里干的活?”“什么时候干的活?”“欠了你多少钱?” 相较于个别情绪激动的工人,大多数工人怀揣着平淡的语气,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本身也没有抱太大希望的缘故。而由于是第一次来,他们也并不会带着齐全的文件材料,于是正式立案只能等到下次有空来。家住市区的工人尚能接受,而对于其他的工人来说则又是一笔开销。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木工班组,在复印身份证件的时候注意到一个90后的年轻人。工地上的年轻人不常见,出于礼貌我没有询问原因,不过很快得知排在他后面等待一起做笔录的一位70后的老工人是他的父亲。这起案件很大,牵扯的工人也不止这一个班组,工人们也不是第一次来。由于提前的告知,他们的资料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