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日记·03|高温、炙热与缺失的保障——夏日里的劳动者

打工日记·03|高温、炙热与缺失的保障——夏日里的劳动者
图源自互联网

烈日如火,长久地炙烤着大地。对于城市而言,每当高温持续的季节都会出现零碎的关于“感谢坚守”的公众话语,来向城市里的劳动者和他们在酷热下的坚持和奉献致敬。然而也许对于劳动者自己而言,如此的高温并不突出了什么精神上额外的高尚。高温就是难以忍受的炎热罢了,是汗如雨下、浸湿又晒干又再被浸湿的上衣与内衣,是缺水、缺盐、晕倒、中暑,是难以得到的高温补贴,是晒伤脱落的皮肤、热射病和器官衰竭。高温不是无名英雄的荣誉勋章,而是被剥削者的又一个现实困境。

每年进入七、八月份的酷暑后,因为暴露在烈日下做工而导致劳动者中暑甚至死亡的事件就层出不穷,今年同样如此。7月11日媒体报道,自从6月17日东莞确诊今年夏天的第一例热射病患者,不到一个月时间病例升至10例,其中死亡1例(来源)。7月19日下午,在湖南南安市水头镇承担环卫工作的阿香因为中暑导致身体不适,当晚被确诊为热射病,后在7月20日早上5时左右不幸离世(来源)。据深圳120调度数据显示,2024年8月1日至8月6日,深圳120共为中暑病患出诊88车次;其中,8月2日坪山区一名62岁男子下午3点下班回家后、8月3日宝安区一名56岁的男子上午10点多工作时,均因中暑突发呼之不应、意识丧失,经抢救无效死亡(来源)。8月9日发布的一则新闻报道,一名64岁男子室外高温工作突然晕倒,抽搐,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医生诊断为热射病,且多功能器官衰竭(来源)。缺少保障和补贴,劳动者往往会一直忍受高温的炙烤,直到最终倒下。而对于在烈日下做工,劳动者们也有自己想要述说的。


工地上中暑倒下的钢筋工工人。周围的工友在为其做紧急的降温措施,据说当天温度达到了39℃。
在送外卖途中中暑晕倒的外卖员。不少外卖员不仅要在炎日下骑车,一些单子还需要爬楼跑上跑下,这种动静上的转变很容易使人头晕、耳鸣、中暑。
纺织厂车间长期都是高温且重湿。女工在展示自己工作后的暴汗以及不得不喝下的藿香正气液。“40多度的天气,纺织厂车间上班有三种味道:一是正气水味道、二是花露水味道、三是汗臭味。味道特别熏人。”女工这样说道。
一位工人晒出了自己工作的车间的温度检测计,上面显示的温度升至了惊人的46.3℃。

进了厂才知道,原来空调不是给人吹的,是为了给机器降温。人只配顶着铁皮厂房40度的高温和早已湿透的衣服埋头苦干12个小时。办公室里领导吹着空调,喝着冰饮料,看着监控里的我们,计划着如何让我们再多打一些产量。

外面温度高、太阳大,铁管被晒得很烫。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小臂就被烫了碗口一样大的一个疤。用应急箱的药擦了一下。外包公司也不管我,烫了就烫了呗。没有劳务合同,没有什么“工伤”,没有什么赔偿,只有自己处理。伤虽然就是普通烫伤,本来也应该可以好得很快,但高温环境继续工作就一直出汗,每天汗浸在伤口上面,后来还感染了。以后估计肯定得留疤了。

高温一直上班是真受不了,站着干久了都快晕了。上班一天就快燃烧了1500多卡路里。穿黑衣服上班的话,一天下来背后出汗析出来的盐巴都可以炒菜了。每天喝水都要喝2瓶1.5L的矿泉水。消耗太大了,吃饭的时候也就只有疯狂地多吃点米饭。还有用餐时间要求!

热得受不了。这个天送外卖,手机都被太阳晒得温度过高不能正常用了。只有用顾客的冰块敷在手机上用来降温。跑爬楼单的时候赶时间,找不到阴凉的地方停车,也只有上楼之前先在座位上淋矿泉水,等下楼的时候座位就正好干了,也不会被晒得烫屁股。

现在太热了,38、39℃的天气,车间里一般又还要比外面高几度。因为车间里闷,机器又不停地开着工作,就像个大火炉一样,我们就在这么高的温度下还在个大火炉旁边做工。头顶的大风扇不顶用啊,我们这里没有空调。有些厂、有些车间有空调,但又听其他工友说他们主管乱收费,说开空调每个人也要交钱;要不就是为了节约电费尽量少开。

买了藿香正气液,天气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就喝一瓶。总觉得马上就会中暑了,经常骑车骑着骑着脑袋就很晕,想睡觉;只好再喝藿香正气液。太阳晒多了会出问题,之前皮肤莫名痒去看医生,医生说是这段时间晒太阳太狠了,是皮肤晒伤脱皮的前兆。吃了药、涂了药,在家里休息几天不去送外卖才好一些。

现在最高应该有37、38度吧,最热的二伏天、三伏天也在工作。体感有40度以上了。站在那里汗就一直流。本身这里通风就不是很好,单纯热可能还可以接受,但又闷又热的真的很难受。这里基本上不提供防暑的措施和物资,都是自己解决。如果但凡发点水、发点冰或者藿香正气液都会好一点,但是不光不给你发这些东西,连喝饮水机里的水都要收钱,一个人20块。穿的保安服每天都会打湿,都要换洗。用工的那边就是因为觉得衣服会被汗反复打湿弄脏,所以就不会回收,直接让交服装费、扣钱。

我热,站里面其他人也都是热。有些岗位有空调,有些岗位有风扇,我们这个岗位什么都没有。我们站没有中暑的,但听说其他站长期在外走动、执勤的岗位上有一些人中暑。他们每天走8、9万步,从早上7点多工作到晚上10点半。这么热的天,站着就受不了,还别说一直动。我们外包工都没有高温补贴的,但一般在太阳下面晒得最久、干活最多的还是我们。

工地上又有工友中暑倒下了......看到经常有人在网上埋怨农民工,说天这么热也不知道休息,现在中暑了、热射了、倒下了,活该吧。其实你们不知道,我们干一天就少一天,歇息谁给钱啊?要不是身上千斤担,谁愿拿命换明天?

去年温度达到42℃以上平台才有高温补贴,每单一块钱。去年我只有一天拿到了补贴。而且所谓的42℃也只有达到42℃的那段时间才有补贴,如果在这之前或之后是41℃,就没有咯。42℃的时候就真的是拿命在跑了。平台还用这个“补贴”,还在软件上提醒开始发放补贴了,好像就是在这么热的天再赶着你多跑几单一样。


与劳动者相关的防暑降温措施,尽管国家对于用工方有明确的规定,包括调整人员管理和排班、使用可控温的机器、日常温度检测、放发防暑降温物资、设立降温与休息设施以及中暑应急预案等等(来源)(来源);然而我们可以从劳动者的讲述中看出,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尤其是最重要的达到一定温度应缩短用工时间或停工,以及高温补贴——现实中的劳动者却仍在40℃的高温长时甚至高强度工作,并且很少得到符合当地标准的高温补贴,甚至根本得不到。工人们都自嘲,自己的高温补贴就是苦涩而难以下咽的藿香正气水。在炎炎夏日,也许比太阳更加光热而值得注意的,就是身体已被烧红了的劳动者们。8月即将结束,一年中最难忍的高温终将过去;可是属于劳动者们的那个不再炙热伤人的季节何时会来临呢?

注:本文内容来自抖音和采访,涉及名字均为网名或化名。考虑到在平台上传视频的时间与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有偏差,本文涉及的对应日期的当地温度仅供参考。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 Twitter | Instagram | Telegram

Read more

【极越闪崩事件时间线梳理】维权、谈判与赔偿方案

【极越闪崩事件时间线梳理】维权、谈判与赔偿方案

2024年12月,极越汽车因巨额亏损与资金缺口,宣布启动“创业2.0”计划。虽然名义上是进入新阶段,但实际上却意味着极越的原地解散,引发了员工、车主、供应商大规模集结维权。在欠薪、社保断缴及巨额债务等问题下,员工们接连发声,选出代表与极越公司进行了多轮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极越公司的CEO夏一平并没有资本进行赔偿,背后的大股东吉利与百度又态度模糊,导致谈判进展不顺。 极越汽车闪崩事件值得我们特别去关注,因为这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一起新能源汽车倒闭事件。背后的股东又是吉利和百度这样的知名汽车与互联网公司。它的崩盘代表着这几年一窝蜂投入新能源汽车战场的资本斗争进入最后阶段。胜出的只会是个别少数公司,其它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公司都会进入“止损”阶段。股东放弃、资本撤出,多米诺骨牌很可能从此一连串引爆。而极越事件的最终赔偿方案也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它公司的参考。 此外,这起事件中,极越公司的员工们反应迅速,立即涌向公司维护自己的工作权。这也是少有的白领/技术员工的集体维权事件。在这最后的谈判过程中,员工的声音如何被组织起来?员工是否成为一股能够与股东、政府博弈的力量?员工们如何理解自己的处境

车间员工上厕所也被监控时间,MES系统究竟是什么?

车间员工上厕所也被监控时间,MES系统究竟是什么?

11月29日,一名MES系统的推广人员在广东某车间发布抖音视频,在操作系统平板时,他提到一位员工上厕所15分钟还没回来。“厂长是不是要叫这个员工喝茶?他为什么不叫另一个人过来顶位?”  后续,“工人上厕所也被监控”即时成为热议事件。随即多个短视频博主在抖音平台怒骂该系统,称其监控工人、工厂把工人当作牛马、奴隶。留言中,许多工人也表示了对此系统的愤怒,有人要求举报该系统生产商,也有人反问工厂:“五险一金足额缴纳了吗?加班费给了吗?”。 MES全称是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即制造执行系统。为何这个系统引发众怒?它仅仅是对工人上厕所计时的系统吗?除此之外它还有什么功能?为何它突然成为讨论焦点?此外,也有工人指出自己所在的工厂在应用MES后效率出现了大幅下降而不是提升,这又是怎么回事? 揭开“数字化”的迷雾 如上述评论提到的,MES在某些车间的监控作用的确损害了工人的切身利益,上厕所时间和效益挂钩也是不假的事实。然而,监测员工上厕所只是MES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问题之一,并非全部。 在工厂,MES是用来连接“计划”与“执行”之间的工具。简单来说,它

江西志浩电子连续4月不发工资,工人前往政府部门抗议

江西志浩电子连续4月不发工资,工人前往政府部门抗议

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受雇于江西志浩电子科技公司工人与政府机构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的欠薪交涉行动。该公司的工人们连续几天聚集在政府机构的门口,希望政府出面解决长达四个月的欠薪问题。据现场工人称,每天聚集的现场都有大量警察出动,随着事态演变,带头的工人已经被抓走。根据推特账号昨天的消息,在此之前,走投无路的工人于11月20日至23日的四天里集体罢工,分别到当地劳动局、以及县政府等地寻求帮助。 据公司的工人透露,他们都被江西志浩电子拖欠了四个月的工资。工人们为此已经连续聚集抗议了几天。在这四个月内,虽然工厂仍有大量订单在生产,但每个工人只收到500到2000元不等的工资,完全无法满足生活所需。根据工人所述,正常加班工作的工人每月可能可以拿到8000元左右的工资。 目前,工厂已经停产半个月,志浩公司迄今仍不愿正面解决问题,而是要求工人们放三个月的无薪长假。工人们找到过劳动局,但是政府部门也没有提出解决方法。 四次前往劳动局维权,工厂至今仍无正面回应 根据现场的工人的记录,在12月3日是工人们第四次集体走路去劳动局维权,要自己拖欠的工资。经过前几天的维权,工人们目前提出的诉求是:

读者来稿:基层劳动监察的日常

读者来稿:基层劳动监察的日常

某个下午,劳动监察的大厅内挤满了来申诉的工人,他们中有些人白发苍苍,大多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寥寥几个窗口中,同事们正在向工人询问案情并做笔录。不时有案件被正式录入,也有工人因为无法申诉而失望离开。这是我作为劳动监察员的日常。 通常,第一次来的工人会小心翼翼的问:“要工钱是到这里来吗?” 在看到我和同事点头后,他们便讲起事情的前因后果,常常因为叙述的过于细致而被我和同事打断,取而代之的是一句一句的问题:“你是在哪里干的活?”“什么时候干的活?”“欠了你多少钱?” 相较于个别情绪激动的工人,大多数工人怀揣着平淡的语气,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本身也没有抱太大希望的缘故。而由于是第一次来,他们也并不会带着齐全的文件材料,于是正式立案只能等到下次有空来。家住市区的工人尚能接受,而对于其他的工人来说则又是一笔开销。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木工班组,在复印身份证件的时候注意到一个90后的年轻人。工地上的年轻人不常见,出于礼貌我没有询问原因,不过很快得知排在他后面等待一起做笔录的一位70后的老工人是他的父亲。这起案件很大,牵扯的工人也不止这一个班组,工人们也不是第一次来。由于提前的告知,他们的资料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