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日记·03|高温、炙热与缺失的保障——夏日里的劳动者

打工日记·03|高温、炙热与缺失的保障——夏日里的劳动者
图源自互联网

烈日如火,长久地炙烤着大地。对于城市而言,每当高温持续的季节都会出现零碎的关于“感谢坚守”的公众话语,来向城市里的劳动者和他们在酷热下的坚持和奉献致敬。然而也许对于劳动者自己而言,如此的高温并不突出了什么精神上额外的高尚。高温就是难以忍受的炎热罢了,是汗如雨下、浸湿又晒干又再被浸湿的上衣与内衣,是缺水、缺盐、晕倒、中暑,是难以得到的高温补贴,是晒伤脱落的皮肤、热射病和器官衰竭。高温不是无名英雄的荣誉勋章,而是被剥削者的又一个现实困境。

每年进入七、八月份的酷暑后,因为暴露在烈日下做工而导致劳动者中暑甚至死亡的事件就层出不穷,今年同样如此。7月11日媒体报道,自从6月17日东莞确诊今年夏天的第一例热射病患者,不到一个月时间病例升至10例,其中死亡1例(来源)。7月19日下午,在湖南南安市水头镇承担环卫工作的阿香因为中暑导致身体不适,当晚被确诊为热射病,后在7月20日早上5时左右不幸离世(来源)。据深圳120调度数据显示,2024年8月1日至8月6日,深圳120共为中暑病患出诊88车次;其中,8月2日坪山区一名62岁男子下午3点下班回家后、8月3日宝安区一名56岁的男子上午10点多工作时,均因中暑突发呼之不应、意识丧失,经抢救无效死亡(来源)。8月9日发布的一则新闻报道,一名64岁男子室外高温工作突然晕倒,抽搐,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医生诊断为热射病,且多功能器官衰竭(来源)。缺少保障和补贴,劳动者往往会一直忍受高温的炙烤,直到最终倒下。而对于在烈日下做工,劳动者们也有自己想要述说的。


工地上中暑倒下的钢筋工工人。周围的工友在为其做紧急的降温措施,据说当天温度达到了39℃。
在送外卖途中中暑晕倒的外卖员。不少外卖员不仅要在炎日下骑车,一些单子还需要爬楼跑上跑下,这种动静上的转变很容易使人头晕、耳鸣、中暑。
纺织厂车间长期都是高温且重湿。女工在展示自己工作后的暴汗以及不得不喝下的藿香正气液。“40多度的天气,纺织厂车间上班有三种味道:一是正气水味道、二是花露水味道、三是汗臭味。味道特别熏人。”女工这样说道。
一位工人晒出了自己工作的车间的温度检测计,上面显示的温度升至了惊人的46.3℃。

进了厂才知道,原来空调不是给人吹的,是为了给机器降温。人只配顶着铁皮厂房40度的高温和早已湿透的衣服埋头苦干12个小时。办公室里领导吹着空调,喝着冰饮料,看着监控里的我们,计划着如何让我们再多打一些产量。

外面温度高、太阳大,铁管被晒得很烫。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小臂就被烫了碗口一样大的一个疤。用应急箱的药擦了一下。外包公司也不管我,烫了就烫了呗。没有劳务合同,没有什么“工伤”,没有什么赔偿,只有自己处理。伤虽然就是普通烫伤,本来也应该可以好得很快,但高温环境继续工作就一直出汗,每天汗浸在伤口上面,后来还感染了。以后估计肯定得留疤了。

高温一直上班是真受不了,站着干久了都快晕了。上班一天就快燃烧了1500多卡路里。穿黑衣服上班的话,一天下来背后出汗析出来的盐巴都可以炒菜了。每天喝水都要喝2瓶1.5L的矿泉水。消耗太大了,吃饭的时候也就只有疯狂地多吃点米饭。还有用餐时间要求!

热得受不了。这个天送外卖,手机都被太阳晒得温度过高不能正常用了。只有用顾客的冰块敷在手机上用来降温。跑爬楼单的时候赶时间,找不到阴凉的地方停车,也只有上楼之前先在座位上淋矿泉水,等下楼的时候座位就正好干了,也不会被晒得烫屁股。

现在太热了,38、39℃的天气,车间里一般又还要比外面高几度。因为车间里闷,机器又不停地开着工作,就像个大火炉一样,我们就在这么高的温度下还在个大火炉旁边做工。头顶的大风扇不顶用啊,我们这里没有空调。有些厂、有些车间有空调,但又听其他工友说他们主管乱收费,说开空调每个人也要交钱;要不就是为了节约电费尽量少开。

买了藿香正气液,天气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就喝一瓶。总觉得马上就会中暑了,经常骑车骑着骑着脑袋就很晕,想睡觉;只好再喝藿香正气液。太阳晒多了会出问题,之前皮肤莫名痒去看医生,医生说是这段时间晒太阳太狠了,是皮肤晒伤脱皮的前兆。吃了药、涂了药,在家里休息几天不去送外卖才好一些。

现在最高应该有37、38度吧,最热的二伏天、三伏天也在工作。体感有40度以上了。站在那里汗就一直流。本身这里通风就不是很好,单纯热可能还可以接受,但又闷又热的真的很难受。这里基本上不提供防暑的措施和物资,都是自己解决。如果但凡发点水、发点冰或者藿香正气液都会好一点,但是不光不给你发这些东西,连喝饮水机里的水都要收钱,一个人20块。穿的保安服每天都会打湿,都要换洗。用工的那边就是因为觉得衣服会被汗反复打湿弄脏,所以就不会回收,直接让交服装费、扣钱。

我热,站里面其他人也都是热。有些岗位有空调,有些岗位有风扇,我们这个岗位什么都没有。我们站没有中暑的,但听说其他站长期在外走动、执勤的岗位上有一些人中暑。他们每天走8、9万步,从早上7点多工作到晚上10点半。这么热的天,站着就受不了,还别说一直动。我们外包工都没有高温补贴的,但一般在太阳下面晒得最久、干活最多的还是我们。

工地上又有工友中暑倒下了......看到经常有人在网上埋怨农民工,说天这么热也不知道休息,现在中暑了、热射了、倒下了,活该吧。其实你们不知道,我们干一天就少一天,歇息谁给钱啊?要不是身上千斤担,谁愿拿命换明天?

去年温度达到42℃以上平台才有高温补贴,每单一块钱。去年我只有一天拿到了补贴。而且所谓的42℃也只有达到42℃的那段时间才有补贴,如果在这之前或之后是41℃,就没有咯。42℃的时候就真的是拿命在跑了。平台还用这个“补贴”,还在软件上提醒开始发放补贴了,好像就是在这么热的天再赶着你多跑几单一样。


与劳动者相关的防暑降温措施,尽管国家对于用工方有明确的规定,包括调整人员管理和排班、使用可控温的机器、日常温度检测、放发防暑降温物资、设立降温与休息设施以及中暑应急预案等等(来源)(来源);然而我们可以从劳动者的讲述中看出,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尤其是最重要的达到一定温度应缩短用工时间或停工,以及高温补贴——现实中的劳动者却仍在40℃的高温长时甚至高强度工作,并且很少得到符合当地标准的高温补贴,甚至根本得不到。工人们都自嘲,自己的高温补贴就是苦涩而难以下咽的藿香正气水。在炎炎夏日,也许比太阳更加光热而值得注意的,就是身体已被烧红了的劳动者们。8月即将结束,一年中最难忍的高温终将过去;可是属于劳动者们的那个不再炙热伤人的季节何时会来临呢?

注:本文内容来自抖音和采访,涉及名字均为网名或化名。考虑到在平台上传视频的时间与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有偏差,本文涉及的对应日期的当地温度仅供参考。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 Twitter | Instagram | Telegram

Read more

一位宿管大爷的离世与一所大学的冷漠

一位宿管大爷的离世与一所大学的冷漠

2025年7月6日早晨,青岛大学浮山校区滢园宿舍的宿管员因身体状况异常,在值班室被发现昏迷,后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网传逝世老人名为张培生,以下称“张大爷”或“张爷爷”)。因为事发学校所在的崂山区自7月3日以来已经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黄色或橙色预警,而青岛大学的宿管值班室内并未安装空调或其他降温设备,所以老人的逝世被认为极有可能与高温天气和学校设施、措施不完善有关。 倒在值班室的好人 7月1日,青岛气象发文: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未来十天,青岛市内陆地区将持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内陆地区可达35~37℃,局部超40℃,沿海地区28~32℃。加之空气湿度较高,体感更加闷热。住在没有安装空调的宿舍里,青岛大学的学生已经连续好几天因为高温夜间无法正常入睡,又在早晨被热醒。 当这天有同学看到宿舍门口的值班室停靠了一辆救护车时,还不知道是宿管张爷爷出了事。在同学的印象里,这位门卫大爷平日里身体硬朗、和蔼可亲(网传张大爷今年58岁);走路也不怎么驼背的他,在校园里穿着自己捡来的毕业生的衣服,还被同学调侃有“男大学生的气质”。 张大爷倒在值班室平房的地板上后,据说第一时间是被路过的同学

​昆山黑中介收割暑假工:三场骗局

​昆山黑中介收割暑假工:三场骗局

7月1日,是不少大学生正式放暑假的日子。 有的学生选择旅游放松,但也有不少人决定利用暑假打工赚取收入,贴补学费或个人开销。苏州昆山,因为电子产业密集、临时工需求大,成为了每年暑假学生工的聚集地。然而,除了工厂与打工者,这座城市的阴影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黑中介。 在中介与学生之间,暑假工越来越像是一种被剥削的“猎物”。被不断拖延进厂日期、被莫名其妙地收取各种费用、被诱导到外地、被安排恶劣住宿、被无薪试岗之后再被“劝退”。 滞留四日,求工无门 “Simply”是暑假工大军中的一员,她从家乡坐了15个小时硬座大巴来到昆山,希望从中介那边获得一份电子厂的工作。但截止7月2日,她已经滞留在昆山4天了。据她所说,原本中介表示7月1号就可以分配进厂,但1号又说2号安排。 于是,她只能从早上8点在路边坐到晚上5点,“凌乱的头发,疲惫的身体”,不但她没有得到进厂的安排,路边像她这样等待的学生还越来越多,个个神情焦虑,很多人和她一样,都还没找到厂。 滞留昆山,无厂可进,中介一拖再拖,而期间产生的费用都要自己承担,Simply在昆山滞留期间净支出400多块钱。她仍未死心继续等待。 7月2号,中

黑砖窑频频再现:湖南艳飞建材等砖厂控制智力障碍人员劳动

黑砖窑频频再现:湖南艳飞建材等砖厂控制智力障碍人员劳动

2025年6月4日,大象新闻曝光湖南省临湘市艳飞建材有限公司使用智力障碍人员做工,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未发工资、无劳动保护。警方随即出警解救5人并控制涉事人员。目前5名工人已被安置在救助站,案件仍在侦办中。此后,在6月中后,又有河南开封和山西省吕梁的两家砖厂被曝出控制智力障碍者,强迫其劳动。此类事件如同2007年的“山西黑砖窑”重演,暴露出残障人士劳动权益保障的严重缺失。 劳动现场:自动化的砖厂、没有保护的劳动环境 湖南省临湘市艳飞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其他建筑材料制造,页岩空心砖生产及销售”,是一家制造砖块的砖厂,拍摄到的视频中,生产的成品是红砖。 红砖生产包括“烧制-冷却-包装”三个主要步骤。根据常见的自动化生产砖块工艺,在烧制之前,还需要经过原料处理和成型。原料处理是将粘土、页岩等原材料破碎、筛分、搅拌,成型是将原料在成型区通过模具的挤压或震动成型。在自动化生产工艺中,原料处理、成型、烧制等主要是机器完成,需要工人参与的主要是包装环节,搬运并打包成捆放在摆渡车上。 这家砖厂内有自动化的烧制砖块的流水线,传送带将灰色未烧制的砖块送入高温窑炉里,随后烧制完成的红色砖块从传

关税:制造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刃

关税:制造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刃

4月初,特朗普宣布加关税,美国对从中国进口货品的关税一度来到了145%。这对中国的普通工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其中以低端制造业尤为甚。即便关税的提高意味着外贸交易成本的提高。如果关税提高得不多,成本的提高没有超过利润,通常会由制造商单独消化,其利润空间则相应缩小;如果关税提高较大,有时由制造商单独消化,有时也由买家和制造商协商共同分担来消化。 本次145%的关税,使得很多行业的成本提高远远超过利润,买家和制造商无法承担。结果很多买家宁愿放弃定金,也不愿意再履约。相应的,很多制造商则一夜之间失去订单,这包括正在生产的、预计要生产的、已经生产出来在运输到买家目的地途中的,甚至是已经运到美国港口的。 博主财趣新视角最近采访了一个名为老张的、在深圳从事手机配件制造的老板。他原本以20%的定金,为美国客户生产了一批总额为3000万的手机配件。关税政策出台后,这批货突然成了烫手山芋,因为如果这批货初到美国,要交2000万的税费。 博主语言控小Z在广交会做了一系列采访,其中不少受访者表示关税对其所在的行业的影响很大,很多客户直接放弃定金,叫停订单;还有不少厂商虽然暂时未受很大影响,但对订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