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日记·04|延迟退休政策——被毁约的养老

打工日记·04|延迟退休政策——被毁约的养老

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通过并公布(来源)。“万众瞩目”的延迟退休政策就此落地。尽管官媒下的评论仍是一如既往地一片叫好与支持,且似乎连自媒体对于此次政策都不约而同的沉默了许多——但在抖音和快手这样大多数劳动者习惯分享自己看法的平台,我们收集到了许多不一样的声音。比起一边倒的支持和肯定,劳动者们对于延迟退休的政策更多感到了困惑、愤怒、后悔、纠结与无奈。


9月13日政策落地后,一些劳动者在抖音上表示自己宁愿退保。
同上
许多劳动者在抖音上晒出自己社保卡,表示难以接受延迟退休、缴费年限延长的政策
同上

看了昨天社保出台的新政策,一晚上都没睡好。原本再有两三个月就交够15年了,想着终于可以不用交了,心里特别开心。突然间说要交够20年,而且退休年龄还要顺延......原本想着再有十年就50岁,总算可以领钱了。现在可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领,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一年。唉…...国家一个政策让我觉得活着都没希望了。

有没有没交社保的?灵活就业已交10年了,今天新闻说要交20年。怕活不到那岁数,亏钱。毕竟每年缴纳8k多;不交,又怕老了没钱花。有没有专家帮我解答下,到底交不交......纠结。

社保延迟交到20年了,单方面宣布了,也不问我同不同意,算不算违约?当初我们就是算了15年还划算,如果当初知道是20年,肯定不会交了。现在不上不下的单方面更改......

八五年,男,灵活就业交了二年多了,下个月果断放弃了,一夜之间亏了几万块钱,这个中秋节不会快乐了。我下桌子了,你们继续玩。

忍气吞声十多年

就为了60岁有口饭吃

86年的我交13.5年

本想着马上就熬出头了

一不小心你又给我整个20年

80后造的什么孽呀!

晚年想喝碗米汤都这么难

灵活就业交了几年,交了个寂寞。你们就开会而已,让我们晚退休几年就算了,你却还要我们多交五年。其实真正有钱的人也不会交,坑的就是努力拼搏的穷人。再也不交了,老了喂野狗。

从昨天到现在心里可难受,有一种信仰崩塌,被妈妈抛弃的感觉。唉。以前一直觉得再怎么不好,也不会到这种程度。省吃俭用交了四年灵活就业,现在纠结还要不要继续。

保险本就是一个坑,越往里走,天就越黑;当你觉得前途渺茫时,人生尽头就在眼前。游戏规则是那些拿着权杖的人定的,对他们有利,他们就会写在纸上;没有用处就随手丢进垃圾桶。昨晚一直没睡好,左右为难,放弃代表失败,亏的多。向前又是无底洞,看不到边。不知你们看了新闻是个什么想法?

给大家说个笑话:

狐狸对鸡说

你每个月给我几个鸡蛋,给你存着

等你老了不能下蛋了

再按月返给你

于是整个村的鸡每个月给狐狸交蛋

狐狸自己吃一部分

再送给亲戚朋友些,再卖一些

日子过得挺舒服

后来,鸡老了

去找狐狸要蛋

狐狸又喝了一锅老母鸡汤

灵魂四问:

你能不能活到退休(63岁)?

公司能不能活到你退休?

公司能不能让你干到退休?

社保从最少15年提升到最少20年,你社保交够20年了吗?

90%的人养活了10%不劳而获的人

然后这10%的人绞尽脑汁

不断的去设计各种规矩来限制、控制这90%的人

而这90%的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那10%的人活得更好

而且还要对他们千恩万谢、感恩戴德

延迟退休下意识的反应:我身边所有人听到延迟退休,下意识的反应都是自己有可能活不到那个时候,干脆及时行乐好了。有的同事开始看养老金提取,有的同事立刻收拾下班,有的同事开始计划搁置了很久的旅行。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宣告也是另一种彻底的解脱。让我们放弃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真正试图为自己和当下而活。

我就是工人,同事们工作非常辛苦,都希望按时退休,甚至提前按特殊工种退休,因为超过50岁体力确实不支了。那些坐办公室的,喝茶看报那个工作干到70岁都没问题。这就是矛盾。

延迟退休政策关系到劳动者的工龄,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劳动者的社保和养老金。如果按照目前的主流解读,即延迟退休政策是主要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亏空的问题;那么我们不经要问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如今大多一线劳动者的岗位和自身健康根本没有稳定性保障,更不用说等其达到60岁以上的高龄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通过延迟退休解决劳动力短缺?而我国的养老金施行现收现付制,即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是由当期劳动者缴纳的养老金支付的。当退休延迟、社保缴费期延后、劳动者心灰意冷纷纷退保之时,未来的养老金库存将如何支撑?然而最根本的问题似乎都不是争论一个政策好坏是否,而是这样的全民政策,其究竟在多少程度上代表了全民、全体与之切身相关的劳动者?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 Twitter | Instagram | Telegram

Read more

打工日记·15|学徒工:师徒在现代

打工日记·15|学徒工:师徒在现代

"学徒工"这一结合传统师徒文化与契约受雇的称呼,广泛存在于CNC(数控机床加工)、电工、厨师、修车、理发等要求大量操作经验的岗位。招募平台上,"包吃住"的学徒工岗位也不在少数。 事实上,在职业训练的语境中,“师徒制”是种历史悠久的技艺传承与关系模式,且随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有极大的转变。 简单说来,在旧社会,师傅多是拥有特殊技能的个体从业者,作为雇主聘用及招收学徒,教授技能的同时占有徒弟的劳动成果,甚至有决定徒弟的人生命运的权力。这些“雇工”出师后,则可能与师傅在行业内形成竞争关系。直到近代,改开前的国企里,技术工人的工资按照熟练程度划分等级,师傅往往是技术等级较高的工人,徒弟是新进工人。即便所教徒弟的等级超过了师傅,也不会对师傅的工资、工作造成影响,师徒间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或者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除了大量技艺已自动化、专业证照化,导致许多行业的师徒制式微外,大部分师傅只是”师傅工”:师傅与学徒工同为现代组织化劳动关系下的企业雇工,学徒出师后也更多是与师傅在企业内部竞争,师徒只是称呼,并不存在以往的师徒”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我进了一个厂,把我搞到看显微镜的地方了,10个小时不停的看,干得我眼花,眼疼的都是血丝……刚才吃完饭后头晕模糊,感觉快要瞎了…… @万辞王 强哥(十年进过三百多家企业) 2024.12.31 工厂生产的人力体系中,最好的岗位众说纷纭,但最累、最"不能做"的岗位中,显微镜操作岗永远榜上有名。这些岗位要求工人长时间高度专注地工作,注视并挑出透镜下微米级的瑕疵。 看似单调平常的要求,实际上正日复一日侵蚀着工人们的眼部健康。视力不可逆的损伤、眼球变形凸出、慢性偏头痛、皮肤斑块,甚至猝死在岗位……显微镜岗的"恶名昭彰",并非流言,而是无数工人的亲身经历积累而成。 显微镜背后,隐藏着被遗落的工人职健困境:工人们具体在承受怎样的职业伤害,又是否能被法律认定为工伤?企业又在多大程度上负起了职业卫生标准的法律责任?为何还有工友留在显微镜岗,任由健康日夜劳损? 多补贴、多招女工的劳动岗位  哪些岗位在看显微镜? 工厂中,大部分需要看显微镜的岗位,都属于检测类工作。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乍听起来,无尘服意味着干净、保护、规范,使用无尘服意味着良好的劳动保护。然而很多工人却在“拒绝”无尘服,这与无尘服本身的设计、使用环境、使用过程中管理失当,和使用场景中其他劳动保障的缺失不无关系。换句话说,对无尘服的拒绝背后是对恶劣劳动条件的无声抗议。 无尘服,又称无菌服、无尘衣洁净服,防静电服,是一种常见于生物制药、食品、半导体微电子、光电、石油天然气化工、油运和煤矿等行业的工作制服。通常由聚酯纤维、尼龙或静电纤维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生产环境的清洁度,比如,在电子产品制造的过程中,由人体产生的微小的颗粒或细菌可能会污染产品,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无尘服的特殊材质使得其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和细菌,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度,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无尘服也起到保护工人健康的作用,在诸如生物制药、石油天然气化工、煤矿等粉尘或超细纤维较多的工作环境里,无尘服也可以起到隔绝粉尘通过呼吸、汗液和皮肤被工人吸收的作用。 这听起来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既可以保证生产环境清洁度和产品质量,又可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无法接受无尘服呢?在抖音和快手的工人自述和直播招工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图片中的这张深圳杰科电子有限公司离岗证来自北京皮村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这张离岗证可能来自2000年代初期。虽然已经过去数十年,但“离岗证”对于许多年轻的工人来说并不是过时的老物件,它仍然继续存在于工厂的管理制度、存在于基层流水线工人的日常生活中。 打工三十年:城市的控制似乎放松了,工厂的控制仍在变本加厉 在90年代后开始的打工潮中,农民工一脚踏进城市,迎面而来的是“暂住证”、“寄住证”,没有证件就没有合法身份,随时可能被驱赶、收容,甚至在收容过程中遭殴打致死。例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 三十年后,城市治理表面上松动了,收容遣送制度废除、暂住证取消,流动人口的制度性门槛逐步放开。不少一线、二线大城市也逐步放宽了户籍门槛,仿佛真的欢迎进城打工人留下来。虽然我们也都知道,城市官僚们真正想要的是年轻的劳动力,新的制度也更偏向有学历的人群。但至少,城市看上去是更自由了,“融入城市”这个概念也变得更为隐秘了。 但与此同时,工厂内部的控制却依旧延续着,甚至还变本加厉。 在抖音上,一位九十年代就进电子厂打工的老工人发问:“以前流水线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上厕所,喝水拿离位证,拉长,组长顶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