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日记·05|劳动者的饭——工厂工人的一日三餐

打工日记·05|劳动者的饭——工厂工人的一日三餐

“劳动者的饭”是打工日记的特别系列:在这里,我们通过转载工人在社交平台上的抒发和表达,记录不同劳动场景、工作环境下打工者的伙食待遇以及相关困境。这一期,我们关注工厂工人的饭。对于许多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而言,厂内食堂的一日三餐并不尽人意:面对低质单调的伙食、愈发上涨的价格和抢饭时的拥挤,工人们投诉无门,往往只能换来如“知足常乐”一类的敷衍劝说,被迫适应。其实,工厂的伙食争议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饭菜好吃与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其中反映出的工厂对待工人的态度。工人连一顿正常的饭菜都难以获得、都无法改善,又怎能期待工厂保障工人的各项劳动条件呢?


#挑战全网工厂最差伙食

“挑战全网工厂最差伙食”一直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工友分享伙食的常用话题标签之一

"全网最差的饭堂 做得菜像屎一样" @就是不讲 李 2022
“每天一道菜,一年不见肉” @祁同伟 2023·辽宁
“之前去的一个电子厂” @晓雨淅淅 2023·湖北
“比我们厂还差吗” @悦来悦好 2023·浙江
“我想看看你们厂里的伙食怎么样?😂” @木芽 2024·福建
@香菇炖鸡 2023·云南

抢饭:短暂的休息时间,吃饭也成了“竞赛”

“今天到一家工厂应聘,看到了他们下班吃饭的场景,都是冲呀跑啊,这是跑慢了,没饭吃吗😂😂😂” @帮主vlog 2024

有些厂里的人真不是一般的狠去晚了啥都没有了,讲斯文讲不好的,要讲速度,一喊吃饭就要立马起身拿碗打菜,不吃饱也没力气干活撒

有抢的,也有不抢的,抢的厂一听到吃饭了,就跟打战一样,全部冲锋跑,我上次做一个厂不抢的,我一听到吃饭就急冲冲的去,后来发现他们的车位竟然一动不动,属实有点尴尬

伙食:缺少油水、荤素/菜饭不成比例、营养匮乏……吃不饱

你这个还好,我以前暑假去打工那个才绝了。菜都感觉不放油的,买了大肥肉去做红烧肉。最好的只有一个菜红烧茄子,舍得放油。大妈都吃不下去,都买罐头菜吃

想当年在深圳 饭堂伙食标准一天3块钱99吃 吃完冬瓜吃白萝卜 油腥都不多一点

以前在深圳,一餐10块,没见过瘦肉,豆角上面青的,打到碗里像酸豆角,青菜到了碗里像酸菜,饿着肚子去,看着就饱了

你吃过难吃到我这个192斤嘴馋又不挑食的人度咽不下的饭,还有中午有西红柿,晚上就是西红柿鸡蛋汤,中午是娃娃菜,晚上就有娃娃菜汤,中午有豆腐晚上就是豆腐汤,就是用剩菜加水煮的,菜还有烧焦的,芹菜胡萝卜经常吃这个,荤菜就是带鱼和鸡排,天天就是这几种

我们公司一星期吃了四天包菜,四天萝卜,清炒萝卜片,清炒萝卜丝,两天豆角,吃了三天咸鱼,现在看见包菜萝卜就反胃了,几天没见过肉,我觉得我看到人都想啃上一口😂

价格:食堂菜价与质量不匹配,也成了负担

这厂里的食堂越来越黑了,以前吃饭只要小碗1.3元,不够的话可以随意加饭。 现在是素菜两元,土豆三元,豆角元,肉五到六元。米饭也不可以加了,分小碗1.3元,中碗两元,大碗2.5元…… 今晚我打了个两块钱的白菜,三块钱的土豆,米饭呢我叫他们给我打个中碗,他们说这个就是中碗,两块钱,这样算起来也就七块钱,结果我来结账他要收我八块钱……

我一看不对,就问他到底多少钱?她说算错了,是7块钱! 前天晚上上夜班,睡不好没吃饭,到晚上十点吃夜宵,一个瘦肉面收了我十块钱,而每次回来到生活区吃早餐,同样的瘦肉面是八块钱的……特别是我们刚来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多少钱,还不是随他们高兴,想收多少收多少,很多次我都觉得奇怪,为什么差不多的菜,早上收八块,到了晚上就要十块呢???

说到底,这些对工厂伙食的吐槽、不满所映射出的是劳动者在高度剥削性、重复性的劳动任务中,工作待遇与条件仍然得不到重视的普遍困境。“抢饭”现象显示出工厂对工时安排不合理,单调贫乏的菜色说明厂内待遇与环境的恶劣,而不断上涨的食堂菜价则进一步增加了工人生活成本的负担。劳动者的饭,反映的总是劳动者的阶级生存困境。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 Twitter | Instagram | Telegram

Read more

打工日记·12|从新人到“病人”:原生公司的创伤烙印

打工日记·12|从新人到“病人”:原生公司的创伤烙印

“离职了也没有好起来,对职场有了更多的恐惧”,“总觉得大环境不好,哪个工作不难干,忍忍就好,可是有毒的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是毁灭性的”。这些在社交媒体上反复涌现的倾诉,指向一种隐秘却广泛存在的痛楚:原生公司创伤。它并非指短暂的职场压力,而是个体在职业生涯早期,尤其是初入职场或第一份工作中所遭遇系统性贬损、权力倾轧或价值否定后,留下的持续性心理伤痕。这些创伤如同顽固的幽灵,盘踞在受害者的神经反射、行为模式乃至自我认知里,在下一份工作的对接中、在日常生活的瞬间、甚至在梦魇里无声复现。当“裸辞几个月后吃饭时突然闪回被霸凌场景而丧失食欲”或“在新环境也难以卸下由创伤所塑造的应激状态,仿佛与任何组织都格格不入”成为大量劳动者的共鸣,我们不得不追问:这究竟是个别领导的恶行,个别公司的病灶,还是整个劳动结构与权力生态催生的必然之恶?而当制度性保护缺位时,背负着这些伤痕的劳动者,又该如何在生存与尊严之间寻找出路? 创伤诞生:权力碾压下的崩塌 第一份工作就遇到领导极其无能,热衷于骂人和pua,每天不管干什么都要被骂。焦虑到一被领导安排工作就脑子空白、手抖喘不上气来,每天晚上失眠只能靠吃药喝酒

谁掌握技术,谁就掌握话语?两家金属工厂的劳动现场比较

谁掌握技术,谁就掌握话语?两家金属工厂的劳动现场比较

“学好一门技术,走遍天下都不怕” 曾经,在制造业这个领域中,许多基层劳动者都相信这句话。学习技术并不断精进它,是从纯体力劳动中翻身的希望。但另一方面,一些年老的技术工人却经常发现,在自己体力衰退、受伤后,赖以为生的技术不再受到工厂青睐,他们也更容易被取代或被抛出劳动市场。在传统工业中,技术知识的发展已经成熟了,不会有多大变化,但掌握技术的劳动者受到的待遇、劳动者们对技术的看法却时刻变化着。这里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能不是工人们的技能好坏,而是工厂本身的运作模式、管理与劳动控制方法。 本文作者在近半年的时间内进入两家不同类型的金属工厂进行田野观察,试图用一手经验来分析围绕技术知识、工艺和劳动控制这些概念产生的问题。第一间工厂制造汽车结构配件(以下简称汽车零件厂),整体员工数约500人,属于中型规模工厂。另一间则是典型的小微型工厂(以下简称阀门厂),员工人数只有20多人,制造工业用阀门。 两间工厂的产品虽然不同,但都进行铁制品加工,都涉及裁剪、冲压、焊接、组装、钻孔等技术过程,在技术原理上可以说非常相近。但两间工厂内基层工人对技术的看法、劳动力被控制与监督的形式和原理、工厂内的权力运作逻

座上荔枝甘,座下指犹酸 ——奶茶爆卖和外卖大战的剥削真相

座上荔枝甘,座下指犹酸 ——奶茶爆卖和外卖大战的剥削真相

荔枝的侧写 在大小年与气候异常的双重作用下,今年荔枝大幅增产111.26%,价格却暴跌70%,部分产区每斤仅售1至2元。荔枝虽然甘甜诱人,却因极难保鲜、采摘成本高,往年很少作为茶饮新品出现。而在今年,借着热播剧《长安的荔枝》的文化加持和丰产的推波助澜,它成为了各大茶饮品牌争相追逐的新贵。但这场热潮背后,是市场机制对自然节律的扰动——荔枝的“大小年”本是荔枝和许多农产品固有的周期现象,但在市场化的运作下被放大为歉收、高价时种树,丰产、价低时又砍树的循环陷阱,生产与分配早已脱离合理调节的轨道。 茶百道在荔枝新品的宣传文案中,煞有介事地强调“一杯奶茶里含有19颗荔枝”,试图说明产品的新鲜与诚意。可在这一切光鲜的背后,传来的却是基层员工的吐槽: “又是剥、又是洗、又是煮,手套带了差不多十个小时——手都泡浮囊了。” “周末快乐,除了茶百道研发部。能干干,不能干换人,整天搞各种水果汁子。要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每天剥八、九十斤荔枝,手都磨烂了,真把员工当日本人整呢,顾客催完骑手催……” “……明天是我入职的第七天。听说明天还要开始商战零元购。我已经不想去上班了。

困在系统里的人开始持码上岗

困在系统里的人开始持码上岗

上海在今年(2025)4月开始推行外卖快递骑手"交通安全码"(下称交安码)等系列措施,将骑手个体分级为"绿、黄、红”三色安全等级,并要求平台企业将该标识直接与骑手从业资格关联。观察社媒,不少人反映,此做法令人联想起新冠封控时期的"健康码",质疑措施必要性和具体成效。 不过,措施对一线骑手的影响,远不只一种一刀切管理的"创伤记忆"重现:以交安码为代表,上海近年推行一系列管理骑手群体的交通安全措施,试图介入外卖快递平台的劳工管理模式,也在过程中达成了更深入的劳动控制。 数据上的交安情况改善,实际上并不来自解决源头问题,而是进一步压迫骑手群体的”恶果”,令一线骑手陷入失声、失权境地。 交安码,联合的制裁? 7月3日,上海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经媒体说明了交安码的推行细则(1): 上海针对快递外卖骑手群体推出交安码制度。依托新建的数据系统,政府以绿黄红三色标识骑手安全等级,要求企业将骑手个人交安码颜色直接关联其从业资格,并以骑手交安码统计信息进行企业、站点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