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欠薪:中国工人在印尼钢铁厂遭遇的困境

常年欠薪:中国工人在印尼钢铁厂遭遇的困境

前言:2024年5月初,一段关于印尼德龙三期工程欠薪不发的视频在抖音被发布。视频中,一群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人围着疑似工头的人,控诉自己遭到欺压;而一位身着德龙制服的管理人员则扬言要抓抗议的工人,被工人们反骂道:“五个月不给钱,有什么资格说话”(来源)。而这并不是德龙公司第一次拖欠在印尼中国工人的工资。根据我们整理到的情况来看,德龙一方面透过外包公司拖欠建筑工人工资,另一方面也长期制度性地拖欠钢厂和电厂工人的工资,已经成为工人群体中的印尼第一黑厂——而此问题至少从2019年就已经开始,迄今5年仍未改善。这篇文章将聚焦讨论钢铁冶炼工人和电厂工人的情况,建筑工人遭遇的问题此前有澎湃新闻的完整报道可参考。


一、钢铁技术工人前往印尼

印尼德龙(以下简称德龙)是江苏德龙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分公司,现在已成为其生产主力,主要生产不锈钢等镍产品。印尼在这些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镍的最大宗下游产品就是德龙生产的不锈钢。印尼的镍又大部分集中在东部的苏拉威西岛生产,这里的镍冶炼工厂绝大多数都来自中国公司投资,德龙是其中最大的公司之一。

在印尼东部的苏拉威西岛,德龙现在有三片园区正在运行,分别名为VDNI(一期)、OSS(二期)和GNI(三期)。根据2023年的报道,光是一期及二期的德龙园区就有4万多名工人,其中11%是中国工人,这样算下来也有近5000人。中国工人大多习惯以期数来称呼工作地点,根据江苏德龙的微信招聘号,目前只有三期仍在大规模招聘,今年1月时还曾发布招聘广告,但目前已关闭报名。

从德龙三期的招聘信息来看,炼铁厂和发电厂是其开发职务种类数量最多的部门,其它相关招聘职位大多也与这两个生产、能源中心有关。在面向国内的招聘中,德龙几乎只招技术工,包括:锅炉主值、电气主值、炉前班长、回窑班长等。除了普通文员外,几乎没有一般普工的招聘。并且,炼铁厂、发电厂的岗位都要求工人具有平均约3年的工作经验。这意味着,它主要是从国内的钢铁厂、发电厂挖有经验的工人前往印尼工作。

在此前提下,许多已经在钢铁业从业多年的工人怀着对海外高工资的期待,前往印尼。然而他们遇到的却是常态性被拖欠工资、额外遭收工签费用与公司宣称不符的劳动生活环境。

中国工人在印尼钢厂。图源抖音。

二、常态性拖欠工资的德龙镍业

印尼苏拉威西岛不只有一家中国钢铁公司投资,然而德龙却是唯一一家从2019年到现在无时无刻不在拖欠工资的公司。在抖音、快手上涉及德龙的视频中,几乎每一条视频下都有工人在询问现在德龙是否还压工资,而其他工人的回应通常也是会压,只有压几个月的区别。这里的压工资实际上就是拖欠工资:

“只有中国老板压工,拖欠工资,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偏偏中国人是最勤劳的,最不怕苦的。”
“听说三期不压工资了”、“你在做梦”

当有人问德龙三期压几个月工资,得到的答复是一个月,另一位工人还感到羡慕,称自己在二期被压了三个月。也有人称目前二期压两个月工资(来源)。而这些情况都只是最近的消息,在疫情时,工人没法轻易回国,德龙压工资压得更夸张,一度高达4-5个月工资。这意味着工人来到印尼后,不光交了一大笔服务费、中介费、签证费、机票(虽然名义上公司宣称会负担这些费用,但很可能都是从工资中扣,有工人表示工作签费用一个月扣1500元,工作多久扣多少),还有半年是领不到工资的。在今年(2024年),另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印尼各大钢铁园区都开始降工资(来源)。面对着镍价下跌、钢铁业产能过剩不再景气,德龙拖欠工资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

这种常态性拖欠工资,对于在海外打工的工人特别有伤害。因为本身工人都不熟悉当地情况,去往当地后与本地印尼社会是脱节的,很难向当地求助。而这时,如果遇到劳动待遇不符期待的情况,工人只能用脚投票,选择返国。但常态性拖工资恰恰就把回国这条路堵上了。即使工人证件齐全,可以自己买票离开,但由于手上还有几个月工资没拿到,此时离开损失过大,工人只能默默干完,直到满半年才能获得回国休假的机会。甚至,有工人提到“工作不满一年,不能辞职,否则自费。” 也就是说,拖欠工资不仅是经济上损害工人的所得,也是一种控制工人自由的手段。

中国工人们在简陋的厂区宿舍外。图源抖音。

除了拖欠工资作为控制手段外,德龙给的薪资实际上也并不高。根据北极星火电招聘网、走出趣等多个平台上保存的德龙招聘资料,德龙号称工资一月一付,每月工资高达12000至20000元。但实际根据工人的讨论,德龙对外宣称薪资与实际不符,刚到印尼时每个月只能拿到9000元。需要继续工作多个月工资才能勉强到达12000元。而这样的工资在印尼其它中资冶炼厂只是起步价。另一个常见的岗位“汽机主值​​”,德龙给出的薪资范围是10000-15000元,而另一家也在印尼投资的山东中能给出的薪水则是16000-19000元。

在北极星火电招聘网的评价页,印尼德龙过往被留下了多条差评,暴露出该公司的虚假招聘、待遇差问题:

“谈的是半年后才给交各类保险,头一次遇见这样的公司,还得走那天签合同。签证费用自己垫付。无语了” (7人觉得有用)
“虚假东西太多,欺骗应聘者,大家要当心这个公司。”(10人觉得有用)
“德龙就是一群无赖,去印尼后就别想回来”(12人觉得有用)

在一则批评德龙薪资待遇与招聘网站不符的留言下,德龙公司还做出了“解释”:

“由于我们海外不同部门及各期工程的工作内容、工作量不同,工资会有差异。我们其他部门该岗位已经招满,您所应聘的部门岗位工资略有不同,同样的工作量也不同,请理解。” 从中可以看出德龙招聘的伎俩,以高薪的岗位吸引工人,等到工人应聘成功了,再宣称岗位已经招满,然后以岗位不同为由降低工资。

三、拖欠之外,罚款与性骚扰

或许在行业不景气的状况下,直接横向对比国内的钢铁厂,德龙的工资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德龙也未必真的愿意将这些钱发给工人。德龙对中国工人的招聘岗位要么是技术工,要么是有管理责任的值班岗。如果岗位上发生问题,工人会直接被公司罚款扣薪,这已经是印尼中资钢铁厂的惯常操作。而在一些工人留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德龙的做法甚至更过分,从基本检查开始罚款:

“一个重工业车间天天不让见灰,天天就是罚款。一群安全员天天本职工作都不干,就是到处溜达检查卫生,连最本职的的灭火器检查工作都让车间工人去做。公司领导什么都不懂,生产出问题还瞎**开会讨论,讨论到最后随便扯个理由,连带一堆人罚款。”

透过简单的罚款,既解决了工人工资成本问题,又解决了安全管理问题,实在是“高招”。在疫情期间,还有更多的罚款名目,不戴口罩扣1000元,订个外卖再扣1000元。无所不用其极地把发给工人的工资又收了回来。在国内,对工人罚款是违法行为,钢铁厂们到了缺乏监管的海外便开始肆无忌惮了。

更讽刺的事情是,前述的拖欠工资、频繁罚款问题,当遇到印尼本地工人时,德龙公司就会改善很多,至少不敢扣压工人工资了,疫情期间的罚款也大多只针对中国工人。为什么德龙公司专找中国工人虐待呢?有人说是因为印尼工人工资低(约人民币2000-3000元),但印尼本地工人数量多,工资总量仍然比中国工人要庞大。德龙能按时发得起印尼工人工资,肯定也有能力按时发得起中国工人工资。或许答案是,如果可能,德龙公司也会尽可能压榨印尼工人,只是碍于印尼工人有工会、会团结抗议,也有当地政府的监管在,它还不敢为所欲为。2023年初,德龙三期的印尼工会举行大规模罢工,要求调涨工资、检讨安全事故问题。德龙公司却利用信息差,鼓动中国工人保护公司,与印尼工人冲突。结果造成2位工人死亡。而公司也借机与本地警察局合作,彻底瓦解了德龙三期刚建立不久的工会。

在餐食上,印尼德龙公司等级制度分外明显。中层领导(值长级别以上)新餐厅领导餐待遇,基本鸡腿红烧肉鱼虾等。下层员工便是水煮白菜,水煮青草(不知名的菜),早餐更是有硬黑馒头配豆子。图源抖音。

当德龙公司对于工人基本的工资、安全检查、宿舍等无法保障时,权势性骚扰、内部的权力腐败等问题,使工人的处境更加难以忍受。在一篇名为《印尼德彪女工谈性骚扰》(这里的德彪就是德龙)的文章中,多位女工谈到德龙内部的性骚扰问题,普通男女员工交往会被公司罚款、遣送回国,而领导却公然性骚扰女工。有关系有靠山,才能开大车、取得高工资。而没有关系的话,只能开小车拿较低工资。

四、外包工人:德龙宛如黑社会

我们有幸与一位德龙的外包工程工人K进行了讨论。K大哥长期从事建筑业,通过国内的分包公司进入德龙工作。因为没有德龙正式工愿意受访,我们试着用他的经历来呈现德龙普通工人的处境。

因为此前K大哥也在印尼其它中资工厂做过工程,所以最开始时他对这趟出国工作并没有太多担忧。没想到落地之后,噩梦就开始了。根据他的讲述,德龙公司并不只是以普通公司内部的管理关系对待工人。德龙在当地宛如黑社会,它与印尼本地的军队合作,厂区旁边就驻扎着身穿迷彩服的军人。当K大哥与工友试图讨要工资时,德龙公司的管理人员就会和迷彩服人员恐吓工人,威胁工友,如果闹事就抓去蹲牢几个月。对于工人,德龙要求必须一切都服从自己。

而在此强力的控制下,K大哥的生活、住宿、饮食、工资都完全得不到保障。前文所讨论的罚款被用来压低工人工资:一位工友开履带吊车,仅仅因为在没得到指令的情况下自己弯曲大臂进行调整而遭到5000块钱的罚款。尽管这个调整对于车辆和工厂都没有任何损害,但德龙的管理人员用未带安全带、违规操作为理由进行了巨额处罚。其它较小型的罚款最低也是人民币1000元起步。K大哥觉得这趟打工经历如同骗局,即使原本承诺工人近2万的高薪,罚来罚去,工人根本剩不了什么,可能连中介费都赚不回来,如今他回到国内还要继续讨薪。

生活方面更为糟糕。K大哥印象最深的是厕所,粪便积满厕所无人清理,如果稍慢起来,粪便堆中的蛆都会顺着人脚往上爬。德龙安排的也都是集装箱宿舍,老鼠、蟑螂横行。吃饭部分,一方面是因为宗教关系,当地主要肉食是鸡肉,让K大哥难以习惯;另一方面德龙明显也在饮食方面不够注重,只烹煮各式鸡肉炖菜,天天如此,让中国工人难以下咽。虽然印尼穆斯林占多数,猪肉较为少见,但苏拉威西岛也完全可以买得到牛羊肉。德龙只使用鸡肉做大量重复饭菜完全只是为了节省成本。

印尼德龙钢厂的住宿环境使工人不满。图源抖音。

K大哥经历中有少数是建筑工人的特殊情况,例如临时住宅和厕所。但对于炼铁厂、发电厂的工人,即便住宿待遇可能稍好一些,但都处在德龙控制之下,处境并不会相差太多。他也强调,在德龙这种黑社会公司,不论是什么职位,只要没有关系,没送礼,哪怕是坐办公室,基层打工人也是被公司狠狠按在地上。这种情形让他想起80、90年代国内的工地的管理方式。没想到现在国内劳动环境改善了,出海的公司却又重操旧业。

五、产能过剩,德龙的逃逸之路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德龙作为在印尼的中资公司里名副其实的黑厂,与其本身早期以违法手段进行发家和扩张的劣迹,以及整个国内钢铁行业面临的普遍困境都密切有关。德龙创办人戴国芳因钢铁起家,曾在2004年因“涉嫌偷税漏税”坐牢5年,江苏德龙镍业公司是他在2009年出狱后创办的公司。当初戴国芳的坐牢与盲目扩张钢铁产能有关,2016年江苏德龙也曾因私自扩张产能被通报违规、成为负面典型。产能扩张、去产能一直是国内钢铁业的问题。虽然钢铁是工业的重要基础,但钢铁的需求也总是有尽头的。而国内随着房地产经济泡沫越吹越大,从2000年初到2010年代中期,钢铁业的增长一直从未得到真正遏制。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但钢铁又是一个初期投资成本极高的产业,如果轻易关停,公司面临的是血本无归。民营企业自然不愿意淘汰自己的产能,反而还想要继续扩张规模,以规模控制成本,从而在国营钢铁厂的虎视眈眈下找到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市场机制下,政府的管控有其道理,公司的做法也符合逻辑。但当过剩的产能逐渐无人消化时,最终承担这些无法收回的投资成本的往往是工人。德龙在印尼常态拖欠工资并不是偶然,它一开始前往印尼就是为了一方面脱离国内的钢铁行业管制,另一方面在印尼依靠接近原矿、低工资、低环保成本来重新获得竞争优势。它成功了,在印尼远离政治中心的苏拉威西岛,江苏德龙之所以能在整个钢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在10年之内连盖三座大型园区,背后是其脱离了国家对国内钢铁行业发展管控,摆脱了国内相关法规的限制,以此在海外对工人进行的欺骗和压榨。

在印尼德龙钢厂工作中的中国工人。图源抖音

目前,印尼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镍生产国,第二大不锈钢生产国。而江苏德龙生产出的不锈钢又去了哪里呢?没错,中国是印尼不锈钢和镍产品的最大进口国。反过来,国内钢铁工人的日子又越来越不好过了。越来越多曾经钢铁厂内的技术工人要被迫出海打工了,他们的工作内容可能不会改变,老板也没什么太大差别,但工作会更不受保障,也更容易受困异乡。

当我们把目光再回到德龙这家公司时可以看到,2023年,随着镍价下跌、不锈钢等下游市场的饱和,印尼德龙预计亏损18-22亿元。尽管现在厂内的部分工人都在议论着德龙破产的可能性;而当一家企业倒闭时,工人也许能够勉强找到办法脱身并又进入新的工厂;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德龙的狠恶是背后整个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甚至是资本市场自身逐渐激化的矛盾。如果中国工人们无法在内部团结起来,无法和印尼工人团结起来,那么德龙以及更多出逃的国内“德龙”们,在未来会继续玩弄更加残酷的分而治之的方法,以此来维持剥削、延续企业的寿命。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Read more

打工日记·15|学徒工:师徒在现代

打工日记·15|学徒工:师徒在现代

"学徒工"这一结合传统师徒文化与契约受雇的称呼,广泛存在于CNC(数控机床加工)、电工、厨师、修车、理发等要求大量操作经验的岗位。招募平台上,"包吃住"的学徒工岗位也不在少数。 事实上,在职业训练的语境中,“师徒制”是种历史悠久的技艺传承与关系模式,且随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有极大的转变。 简单说来,在旧社会,师傅多是拥有特殊技能的个体从业者,作为雇主聘用及招收学徒,教授技能的同时占有徒弟的劳动成果,甚至有决定徒弟的人生命运的权力。这些“雇工”出师后,则可能与师傅在行业内形成竞争关系。直到近代,改开前的国企里,技术工人的工资按照熟练程度划分等级,师傅往往是技术等级较高的工人,徒弟是新进工人。即便所教徒弟的等级超过了师傅,也不会对师傅的工资、工作造成影响,师徒间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或者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除了大量技艺已自动化、专业证照化,导致许多行业的师徒制式微外,大部分师傅只是”师傅工”:师傅与学徒工同为现代组织化劳动关系下的企业雇工,学徒出师后也更多是与师傅在企业内部竞争,师徒只是称呼,并不存在以往的师徒”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我进了一个厂,把我搞到看显微镜的地方了,10个小时不停的看,干得我眼花,眼疼的都是血丝……刚才吃完饭后头晕模糊,感觉快要瞎了…… @万辞王 强哥(十年进过三百多家企业) 2024.12.31 工厂生产的人力体系中,最好的岗位众说纷纭,但最累、最"不能做"的岗位中,显微镜操作岗永远榜上有名。这些岗位要求工人长时间高度专注地工作,注视并挑出透镜下微米级的瑕疵。 看似单调平常的要求,实际上正日复一日侵蚀着工人们的眼部健康。视力不可逆的损伤、眼球变形凸出、慢性偏头痛、皮肤斑块,甚至猝死在岗位……显微镜岗的"恶名昭彰",并非流言,而是无数工人的亲身经历积累而成。 显微镜背后,隐藏着被遗落的工人职健困境:工人们具体在承受怎样的职业伤害,又是否能被法律认定为工伤?企业又在多大程度上负起了职业卫生标准的法律责任?为何还有工友留在显微镜岗,任由健康日夜劳损? 多补贴、多招女工的劳动岗位  哪些岗位在看显微镜? 工厂中,大部分需要看显微镜的岗位,都属于检测类工作。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乍听起来,无尘服意味着干净、保护、规范,使用无尘服意味着良好的劳动保护。然而很多工人却在“拒绝”无尘服,这与无尘服本身的设计、使用环境、使用过程中管理失当,和使用场景中其他劳动保障的缺失不无关系。换句话说,对无尘服的拒绝背后是对恶劣劳动条件的无声抗议。 无尘服,又称无菌服、无尘衣洁净服,防静电服,是一种常见于生物制药、食品、半导体微电子、光电、石油天然气化工、油运和煤矿等行业的工作制服。通常由聚酯纤维、尼龙或静电纤维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生产环境的清洁度,比如,在电子产品制造的过程中,由人体产生的微小的颗粒或细菌可能会污染产品,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无尘服的特殊材质使得其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和细菌,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度,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无尘服也起到保护工人健康的作用,在诸如生物制药、石油天然气化工、煤矿等粉尘或超细纤维较多的工作环境里,无尘服也可以起到隔绝粉尘通过呼吸、汗液和皮肤被工人吸收的作用。 这听起来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既可以保证生产环境清洁度和产品质量,又可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无法接受无尘服呢?在抖音和快手的工人自述和直播招工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图片中的这张深圳杰科电子有限公司离岗证来自北京皮村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这张离岗证可能来自2000年代初期。虽然已经过去数十年,但“离岗证”对于许多年轻的工人来说并不是过时的老物件,它仍然继续存在于工厂的管理制度、存在于基层流水线工人的日常生活中。 打工三十年:城市的控制似乎放松了,工厂的控制仍在变本加厉 在90年代后开始的打工潮中,农民工一脚踏进城市,迎面而来的是“暂住证”、“寄住证”,没有证件就没有合法身份,随时可能被驱赶、收容,甚至在收容过程中遭殴打致死。例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 三十年后,城市治理表面上松动了,收容遣送制度废除、暂住证取消,流动人口的制度性门槛逐步放开。不少一线、二线大城市也逐步放宽了户籍门槛,仿佛真的欢迎进城打工人留下来。虽然我们也都知道,城市官僚们真正想要的是年轻的劳动力,新的制度也更偏向有学历的人群。但至少,城市看上去是更自由了,“融入城市”这个概念也变得更为隐秘了。 但与此同时,工厂内部的控制却依旧延续着,甚至还变本加厉。 在抖音上,一位九十年代就进电子厂打工的老工人发问:“以前流水线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上厕所,喝水拿离位证,拉长,组长顶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