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送气工反抗资本垄断

长沙送气工反抗资本垄断

今年5月到9月初,长沙的上千名送气工人多次集体罢工,抗议送气市场被垄断,工人无钱可赚。这背后是长沙的燃气新政策,一项借着“统一规范”、“安全管理”为名义却为资本垄断开路、剥削送气工的恶政。

  • 5月18日-23日长沙上千名送气工人集体罢工,抗议燃气公司垄断市场、挤占送气工利润的行为(来源)。有送气工控诉“燃企借整合市场,垄断液化气市场,暗箱操作,使长沙一千多家送气工家庭支离破碎,投诉无门,我们送气工没活路,请政府为为我们送气工主持公道”。
  • 6月24日,长沙市送气工和商户发起倡议书,要求与美气多和鸿业公司谈判。
  • 7月29日,送气员代表与配送公司谈判,公司将罢工描述为非法集会、寻衅滋事,强制要求代表签字。当日,两名送气员为抗议燃气公司的无耻行径,爬上高楼以跳楼相威胁。
  • 8月15日起,长沙市多个三级燃气站员工再次发动罢工。在这次罢工中,工人用铁链拴住脖子、捆住送气车,堵住燃气站抗议(来源)。
  • 9月3日,送气工人再次发动罢工,在这次行动中工人试图阻止车辆进出燃气站,遭到了警察殴打(来源)。
  • 9月12日,长沙市宣布全面实行燃气统一配送,“像订外卖一样订气”。(来源
注:本文中,燃气公司指的是生产液化气的公司,燃气公司并未进行整合,但多家燃气公司却在政府支持下合资成立了美气多公司,垄断送气市场。

以安全的名义破产

近年来燃气爆炸事故多发,例如2023年6月,银川某烧烤店错误使用违规配送的燃气瓶,导致燃气泄漏引发爆炸,加之无有效疏散措施,造成31人死亡的可怕事故。在事后,多地政府都以加强安全管理为名加快了燃气市场统一的步伐。

长沙市十家燃气公司在政府的要求下联合成立长沙鸿业燃气公司,燃气公司以执行安全条例和更新证件为理由,强制合并多个三级送气站。这导致原本由送气员个人投资和经营的站点被改为公司直营,那些不愿意合并的送气站则被断气,导致站点无法继续运营。鸿业公司独占了所有站点的安全管理和长沙市的燃气销售业务。许多送气员因此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不少家庭被迫走向破产,工人们愤怒地指责鸿业公司侵吞了他们的个人财产。

在合并站点后,鸿业公司仅给予微薄的补偿。按惯例,购买站点要按单月销量乘每瓶气300-400元的价格计算。可鸿业公司的补偿标准按照月平均销售量乘每瓶5元计算,补偿期为24个月,等于每瓶销量的购买价格仅120元,远低于市场价格。例如,月售600瓶气的站点,送气员投资高达18-24万,每月有一万多收入。但最终只能拿到共计七万多元的补偿,每月仅收到三千元(来源)。 

送气工们的重重铁链

送气员们要想拿到补偿还必须入职长沙美气多公司。该公司是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由多家长沙燃气公司联手入股成立的。美气多公司垄断了长沙的燃气配送市场,管理着整个城市的送气工。和所有的垄断企业一样,美气多对工人的打压毫不手软。

据介绍,在合并前送气员每瓶气可获利23元,在被鸿业吞并后,送气员的收入开始减少,每瓶气仅得到18元,减少的5元用于缴纳管理费和建设费。事情还没结束,美气多吸纳长沙市的送气工后,推行“阶梯制”配送费,每瓶气的配送费腰斩至8元。收入大幅缩减、个人资产流失的共同作用下,送气工被套上了沉重的经济锁链。工人在社交平台自嘲到:

......申明一下我只赚8元一瓶送气费,带几十万给资本家打工,公(工)资不如外卖员,脑袋被驴踢了......”
注:“阶梯制”配送费计算方法:签订合同时告知送气费10元/瓶+入户安检费3元/瓶=13元/瓶,而实际结算返点按:<500瓶/月×11元/瓶,500瓶/月至1000瓶/月×12元/瓶,>1000瓶/月×13元/瓶

在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的政策要求下,送气工需要花1.1万元购买美气多公司指定的送气车配送,而这款车市场价格仅3000元。五月长沙高温频发,送气工人揭露该配送车存在设计缺陷,多次出现过热、自燃、短路和失控等严重安全隐患。但并未得到美气多的关注。

美气多和鸿业燃气公司的关系复杂,送气工人自己也很难弄清自己到底在为谁打工。最初工人和鸿业燃气公司签署了不合规的劳动合同,合同上甚至没有公司印章,社保、医保需要自己缴纳。之后,在一份公开信中工人反映他们与鸿业燃气公司已没有直接的劳动关系,属于劳务派遣性质,五险一金由美气多公司负责。

劳动关系模糊,缺乏劳动保障,一旦发生事故,他们无处求助,仿佛被一条无形的锁链牢牢困住,将他们与不幸紧紧捆绑。这种看不见的束缚让工人们感到无力,既无法摆脱困境,又时刻担忧自身的安全和未来。

鲸吞利益,苦果谁食?

美气多在利润的驱使下,不仅加强对工人进行压榨,还不断推高产品价格。在这种垄断格局下,许多长沙的劳动者们感受不到政府所吹嘘的“成就”,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存环境的担忧与不满。他们看清了企业与政府共同维护垄断利益的真相,深感自己处于权力与资本的夹缝中。

“140一罐用都用不到一个月就没有了,还要涨价,还让我们这些老百姓活(不活)了。”
“以安全为名搞垄断经营都是资本控制,长沙市的液化气价格比周边城市一瓶高二十多而且有两年时间了,这就是垄断。”
“去年拿旧罐子换了新的补了280块钱,旧的这架30块钱,然后我现在的罐子每月还要出2块钱一个月的保养费太霸道了。
——这肯定不是商家想出来的。上面借着商家的手来收割我们。”

在政府的默许下,美气多和鸿业公司将整个的城市劳动者置于险境。在菜市场门口摆摊卖气、使用不合规的车辆超载配送燃气,曾经的安全规定在垄断后就成为了一纸空文。送气工人通过视频揭露鸿业公司在居民楼下建的气站违规,将其形容为“定时炸弹”,仿佛新的危险正在逐步酝酿。管理部门对这些赤裸裸的危险视若无睹。而当工人们勇敢站出来维权时,警察迅速出动,殴打抗议工人。

公共安全还是私人生意

燃气安全事故频发,对多个行业的劳动者都是个巨大威胁。长沙市的燃气市场在整合前,仅有两家燃气公司有小部分直营送气站,剩余的气站均由送气员运营,这有利于危险的“黑气”流通,为城市安全埋下隐患。相较于难以管理、鱼龙混杂的市场,政府显然更倾向于拥有一个规范、统一的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中劳动者的安全也更容易得到保障。但现实情况并不如此简单。

在企业眼中庞大的燃气市场是充满宝藏的海洋,利润高于一切,安全也可以用金钱衡量。与此同时,政府则将燃气市场视作一颗棘手的炸弹,希望通过企业的力量更快地实现市场规范化。因而,政府和企业联合采取了各种手段,吞并了个人气站,压低补偿标准,打压工人的权益,并且在追求效益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安全的严格要求,拿居民的生命安全冒险。

其实,燃气作为现代生活的基础物资,理应由公众掌控。然而,政府将管理的权力交给了企业,结果是这项资源的控制权始终只在少数人手中流转。长沙送气工的困境正是由于少数人对市场和权力的垄断造成的,这种现象根植于资本主义与私有制的结构中,给全体劳动者带来了深刻的挑战。

要改变现状,劳动者必须团结起来,共同争取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打破垄断,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安全的未来。例如,我们是否能想象一个并非由企业、市场供给燃气的整合方案?让燃气生产与配送回归公共服务,让全体劳动者监督其定价与管理,让劳动更受保障,也让燃气使用更安全。统一、规范管理不一定是坏事,但要看其为谁服务、由谁提供。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 Twitter | Instagram | Telegram

Read more

谁掌握技术,谁就掌握话语?两家金属工厂的劳动现场比较

谁掌握技术,谁就掌握话语?两家金属工厂的劳动现场比较

“学好一门技术,走遍天下都不怕” 曾经,在制造业这个领域中,许多基层劳动者都相信这句话。学习技术并不断精进它,是从纯体力劳动中翻身的希望。但另一方面,一些年老的技术工人却经常发现,在自己体力衰退、受伤后,赖以为生的技术不再受到工厂青睐,他们也更容易被取代或被抛出劳动市场。在传统工业中,技术知识的发展已经成熟了,不会有多大变化,但掌握技术的劳动者受到的待遇、劳动者们对技术的看法却时刻变化着。这里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能不是工人们的技能好坏,而是工厂本身的运作模式、管理与劳动控制方法。 本文作者在近半年的时间内进入两家不同类型的金属工厂进行田野观察,试图用一手经验来分析围绕技术知识、工艺和劳动控制这些概念产生的问题。第一间工厂制造汽车结构配件(以下简称汽车零件厂),整体员工数约500人,属于中型规模工厂。另一间则是典型的小微型工厂(以下简称阀门厂),员工人数只有20多人,制造工业用阀门。 两间工厂的产品虽然不同,但都进行铁制品加工,都涉及裁剪、冲压、焊接、组装、钻孔等技术过程,在技术原理上可以说非常相近。但两间工厂内基层工人对技术的看法、劳动力被控制与监督的形式和原理、工厂内的权力运作逻

座上荔枝甘,座下指犹酸 ——奶茶爆卖和外卖大战的剥削真相

座上荔枝甘,座下指犹酸 ——奶茶爆卖和外卖大战的剥削真相

荔枝的侧写 在大小年与气候异常的双重作用下,今年荔枝大幅增产111.26%,价格却暴跌70%,部分产区每斤仅售1至2元。荔枝虽然甘甜诱人,却因极难保鲜、采摘成本高,往年很少作为茶饮新品出现。而在今年,借着热播剧《长安的荔枝》的文化加持和丰产的推波助澜,它成为了各大茶饮品牌争相追逐的新贵。但这场热潮背后,是市场机制对自然节律的扰动——荔枝的“大小年”本是荔枝和许多农产品固有的周期现象,但在市场化的运作下被放大为歉收、高价时种树,丰产、价低时又砍树的循环陷阱,生产与分配早已脱离合理调节的轨道。 茶百道在荔枝新品的宣传文案中,煞有介事地强调“一杯奶茶里含有19颗荔枝”,试图说明产品的新鲜与诚意。可在这一切光鲜的背后,传来的却是基层员工的吐槽: “又是剥、又是洗、又是煮,手套带了差不多十个小时——手都泡浮囊了。” “周末快乐,除了茶百道研发部。能干干,不能干换人,整天搞各种水果汁子。要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每天剥八、九十斤荔枝,手都磨烂了,真把员工当日本人整呢,顾客催完骑手催……” “……明天是我入职的第七天。听说明天还要开始商战零元购。我已经不想去上班了。

困在系统里的人开始持码上岗

困在系统里的人开始持码上岗

上海在今年(2025)4月开始推行外卖快递骑手"交通安全码"(下称交安码)等系列措施,将骑手个体分级为"绿、黄、红”三色安全等级,并要求平台企业将该标识直接与骑手从业资格关联。观察社媒,不少人反映,此做法令人联想起新冠封控时期的"健康码",质疑措施必要性和具体成效。 不过,措施对一线骑手的影响,远不只一种一刀切管理的"创伤记忆"重现:以交安码为代表,上海近年推行一系列管理骑手群体的交通安全措施,试图介入外卖快递平台的劳工管理模式,也在过程中达成了更深入的劳动控制。 数据上的交安情况改善,实际上并不来自解决源头问题,而是进一步压迫骑手群体的”恶果”,令一线骑手陷入失声、失权境地。 交安码,联合的制裁? 7月3日,上海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经媒体说明了交安码的推行细则(1): 上海针对快递外卖骑手群体推出交安码制度。依托新建的数据系统,政府以绿黄红三色标识骑手安全等级,要求企业将骑手个人交安码颜色直接关联其从业资格,并以骑手交安码统计信息进行企业、站点的评定。

打工日记·11|“诅咒”领导:社媒空间的另类反抗

打工日记·11|“诅咒”领导:社媒空间的另类反抗

“当你走进社交媒体才会理解自己的肤浅,因为整个世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厌胜场”(来源) “诅咒”这个行为在当今世界,乍看之下让人觉得离奇、荒诞,不禁认为是个从众的玩笑。然而根据近两年的社交媒体,诅咒领导的话题在白领工人升温迅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发生,它的形式经过大量工人参与和共鸣,演变之后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对自己所经受的苦难的思考,转型成为了对正义、报复、灾祸的祈求。 据了解,其中潮流起源于2024年,网友们发现奢华珠宝品牌Tiffany的中文谐音与“踢翻你”相似,认为买它的产品戴上,讨厌的领导或同事就会离职。 上周一我把戒指带到办公室,第三天就听说分管领导要辞职,分部门的进程也加快了。今天听说下月初就要分,而且我和讨厌的领导和同事去了两个部门。妈呀,这种许愿成功心想事成的感觉谁懂? @芋圆珍珠椰奶绿 2025.04.25 在Tiffany“克领导”的传言流行之后,网上也流传出更细致的经验,或是更加亲民、平价的选择,包括“手链和手镯威力最明显”,“正品克高素质领导,仿货克低素质领导”,“不能带钻,因为钻是buling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