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内资差距,打工人如是说

外资内资差距,打工人如是说

近年来,由于市场波动,政策变化,经济低迷等诸多原因,降薪裁员的消息不绝于耳。今年5月,新势力车企理想突击裁员18%,共计近5600人(来源);8月,信息技术巨头IBM彻底关闭中国研发部门,线上会议3分钟闪电裁员1000人(来源);建筑行业带领下的国企事业单位降薪欠薪裁员潮还在延续,9月底,又传来国资委新政,国企到2025年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来源)……不管是跨国公司还是央企国企民企,资本市场中的运作逻辑都是一样的:就算以前赚得盆满钵满,只要利润一下降,就会做各种调整,从员工工资福利甚至工作岗位下手是必选项。因此对于资本的残酷性很多打工人都深有同感。比如有网友评价科技巨头思科公司大举裁切中国地区员工:

以前赚那么多,现在赚的少了就开始裁员,资本家的嘴脸。

但这个过程中,很多头部外企往往会因为利润较高、法规监管、维护声誉等诸多因素影响,即便是撤离,也会选择相对体面走人,往往会主动补偿员工。有人汇总了部分外企和合资企业裁员补偿的情况(见下图)。再加之多数头部外企一贯有加班少、福利好、歧视少的标签,因此很多网友一说到外企就是“讲法律,讲人性,讲道理”的代表。

相较之下,一些国企、民企时不时传出的各种手段不给补偿金,甚至欠薪跑路的种种劣迹,不禁让众多打工人感到寒心。近日甚至有传闻一家设计院的老大带手下去嫖娼,然后自己举报让警察拘留员工,从而逃避补偿金的狗血招数,更是刷新三观(来源)。难怪随处可见网友们吐槽:

我们的企业有一万种办法让你自动离职(没有补偿)。

网上也有很多人用自己的经历见闻来比较外企和中企的在员工待遇、裁员方式、补偿标准上的差距:

我毕业入职的最初新加坡全资企业2004年入职就是五险一金,那时候好多同学找到比较大的私企也没有公积金,甚至很多连保险都不想给入,2015年公司被央企收购,赔偿也根本不让我们操心,直接就按规定赔了,很干脆。我大姑姐今年在私企因搬厂址太远想辞退他们,目前还在撕扯着,他们公司一分都不想赔。
……外资才是更规矩。特斯拉虽然工作强度也高,可是人家实实在在给加班费。蔚小理、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城、长安、北汽研究院、上汽智己都存在不同程度加班,但又没有加班费?最多给餐补和打车费!

但外企真的都合规合矩,是打工人的理想之地吗?就拿IBM来说,8月的闪电裁员全过程完全不见一点人情味:一些员工们周末还在为公司卖力加班,突然被中断了系统使用权限,周一3分钟的裁员通知完全不给员工反应的时间。资方这种杀伐决断自然可以达到极大削弱员工在裁员问题上的影响力。什么家人情谊团队精神在公司利益面前都变成笑话。而这种单方面解雇,事实上构成非法解雇,员工完全可以主张2N。只是目前看来,不管是法律维权的成本和难度让人望而却步,还是已经习惯服从公司决定的无可奈何,还是有员工抗议我们无从知晓,网上除了对这些收入颇高的资深金领们可能获取的补偿数额评头论足以外,并没有更多声音。

此外,这类头部外企早已用派遣或者外包的形式大幅降低正式员工的比例,真等到补偿的时候,能够拿到补偿的也只是很有限的一些员工。而派遣工和外包工的去向,完全没保障。

现在都是外包的员工了,哪里敢想赔偿的事情,纯属想多了……

事实上,为了压低人工成本外企会使出的招数和国内企业不相上下。前有4月特斯拉毁约所有应届生offer(来源),后有阿里9月解雇多名试用期校招生(来源),两位“马爸爸”让对国内外大厂光环还抱有希望的年轻人彻底傻眼。不过特斯拉还要点脸面会按合同约定支付补偿,而阿里则干脆把劳动法丢一边一分不给。

所以说,人们会称赞外企,实在是因为国内企业更没底线。今年7月,有自媒体曝光奇瑞要求员工896工作(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周六直接加班),并且还加入了加班时长末位淘汰机制,更重要的是,有员工一个月上班300个小时以上月收入还不到5000。此事一出,引起全国网友的吐槽:“外企的底线是劳动法,国企的上限是劳动法,私企的上限是日内瓦公约”(意指私营企业在员工权益方面还不如战俘)。类似的表达还有很多,讽刺这些国内的“企业家”比国外的资本家更猛烈压榨打工人:

我一时间竟分不清到底谁才是资本主义。
企业家拿我们当牛马,没想到把我们当人的是资本家。
国内的哪是企业家,那是奴隶主。
别误会资本家了,国内企业是奴隶主。

由此不难理解,即便有人吹捧外资撤退,民族品牌便可崛起,很多打工人的反应却是:

咱支持自家企业产品,可惜自家企业从没把我们当人看。
支持国产的下场,全是剥削自己人。

可见的消息报道里,打工人的期待很卑微。有多个消息称广汽丰田等车企的员工争抢裁员名额。员工的心态无非是:既然早晚被裁,能多一些补偿总比没有强。但补偿金再多只是缓解失业燃眉之急,打工人更多切身利益和长远保障却在灵活就业和延迟退休中不停消解。

普通打工人在没有被逼反抗之前,对于理想工作的期待,无非是劳动强度低些,各方面合法些,不用拼死加班便可有维持生活的收入。失业潮下,这样的愿望也成为泡影。面对残酷的现实终有打工人发出灵魂一问:

大工厂时代,资本剥削,工人无产阶级啥时候能站起来?

文章部分信息来源:[1] [2] [3] [4] [5] [6] [7]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 Twitter | Instagram | Telegram

Read more

打工日记·07|绝对的不公:日常工作中的语言暴力

打工日记·07|绝对的不公:日常工作中的语言暴力

劳动者们在工作中被领导辱骂非常普遍,他们反击时却常被打击报复,或是直接被开除,或是在后续工作中被故意刁难。而当劳动者因为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却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途径来维权,只能忍无可忍骂领导时,处分则很快就会降临。 不少企业的《员工手册》都有关于辱骂、人身攻击的惩罚规定。例如某妇产医院有限公司安某,因未享受哺乳假待遇与院长争执时辱骂领导被开除(来源),依据是《员工手册》中“侮辱领导者可解雇并不予补偿”。《员工手册》合法的前提之一是,必须通过公司民主程序和公示。但在这个过程中员工有多少话语权不得而知,那么这份章程的“民主程度”显然需要怀疑。在另一件判例中(来源),员工也因辱骂领导被开除,尽管是其领导先无视员工的合理质询并出言挑衅,然而公司不对违反规定的领导进行处置,只开除该员工,员工申请法院仲裁后终获得赔偿。 偶尔能通过仲裁得到正义的员工在无数被单方面侮辱的案例中是极少数。更普遍的现实是,工厂里为了更高效地管理工人,工人和管理层的不平等更甚。语言暴力是普遍的控制手段,公平对待和制度的支持援助无从谈起。这些小领导们也不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任何代价,反而工人骂回去时有可能会被惩罚。在这种环境

在烟与光中熔掉的寿命:劳保用品、职业病与焊工

在烟与光中熔掉的寿命:劳保用品、职业病与焊工

“有一点小灰尘啥的,不要紧,习惯了就好了。”抖音博主“@高某人(带你远离职业病)”的一期视频(来源)中,一位51岁的电焊工老师傅面对着递来的劳保标准手套和防尘面罩,面露踌躇。显然,他并不完全了解劳动保障用品在焊接工作中的重要性,而此外他也坦言,“自己买的话……肯定舍不得,为了给孩子们省点钱嘛。” 对话中缺席的是雇佣方:为什么电焊工人在进行焊接工作时仅仅佩戴极不符合标准、防护效果极低的一次性口罩和棉手套?同时,为什么应当由企业提供的劳保用品有时需要工人自行购买?在职业病高发的电焊行业,焊工长期暴露在高温、强光、金属粉尘和有毒气体之下,患上尘肺病、白内障甚至癌症的案例屡见不鲜,而工人们却普遍使用着劣质、廉价的劳保用品。面罩、手套等劳保用品应该由企业承担,并按照标准提供,但在现实中却往往由劳动者自己承担。所谓“工人安全意识不足”等说辞远不能解释雇佣方在这一场景下的隐身。包括劳保用品的提供与分发、相关科普性培训、以及第三方监管的缺位,这些环节的残缺都源于其降本逐利的剥削逻辑和对劳动保护这一概念的系统性忽视。 一、劣质、廉价、消失的劳保用品 面罩和防护口罩 焊接工作中往往会产生高温、

在闪崩之后:极越维权经验的总结

在闪崩之后:极越维权经验的总结

2025年1月13日,极越的一封内部信透露,称确认全体员工的离职赔偿协议签订已经完成,并承诺1月20日之前结清员工的薪资与离职补偿金(来源)。之后在社媒上,许多前极越员工也纷纷发文表示赔偿金已到账。至此,距离极越员工维权事件已过去了一个多月。 【极越闪崩事件时间线梳理】维权、谈判与赔偿方案2024年12月,极越汽车因巨额亏损与资金缺口,宣布启动“创业2.0”计划。虽然名义上是进入新阶段,但实际上却意味着极越的原地解散,引发了员工、车主、供应商大规模集结维权。在欠薪、社保断缴及巨额债务等问题下,员工们接连发声,选出代表与极越公司进行了多轮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极越公司的CEO夏一平并没有资本进行赔偿,背后的大股东吉利与百度又态度模糊,导致谈判进展不顺。 极越汽车闪崩事件值得我们特别去关注,因为这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一起新能源汽车倒闭事件。背后的股东又是吉利和百度这样的知名汽车与互联网公司。它的崩盘代表着这几年一窝蜂投入新能源汽车战场的资本斗争进入最后阶段。胜出的只会是个别少数公司,其它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公司都会进入“止损”阶段。股东放弃、资本撤出,多米诺骨牌很可能从此一连串引爆。而极越事件

钢铁业的寒冬:日照钢铁的慢性裁员

钢铁业的寒冬:日照钢铁的慢性裁员

2024年11月底,日照钢铁集团进行新一轮裁员的消息和仅n*0.8 (n为工作年限)的赔偿方案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讨论。经调查发现,2023年10月一模一样的情况也曾出现并受到人社局调查处理。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之一,日照钢铁的处境反映了当下钢铁行业利润少、产能过剩得不到解决的一系列困境。 慢性裁员、人心惶惶 实际上,本轮日照钢铁裁员不是突发事件,而是慢性过程。今年的裁员从9月就已经开始。根据日照钢铁厂贴吧中员工的讨论,公司内部要进行“人员优化”的流言早就流传开,“说七月份优化,说八月份优化,现在又说十月份优化。”(来源)。 在9月27日有员工表示“人昨天下午都拉铺盖走了”。制造部门和职能部门均有不同职级的员工被裁,但每个部门的具体裁员人数没有具体的通知(来源)。 日照钢铁向被“优化”员工提出的赔偿方案是n*0.8,但也有员工成功获得了 “2N,走的法律途径,掌握了众多证据”。还有员工想要建群共同维权:“有没有拿80%走的老铁,我们建个群,去告它,把我们的20%应该得到利益争取回来,不能让这种非法行为逍遥法外”、“建群”。 这也不是日照钢铁近年的首次裁员,也不是它首次因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