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进厂打工有多难?

2024年,进厂打工有多难?

2024年,找到一份好工进厂更难了。

抖音账号@三妹从今年3月底离开湖南,辗转在广州、深圳找工作,三个月过去了, 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稳定工作;这段时间里,抖音账号@奔跑的小蒋先后进过四家工厂,最后被迫辞职——老板降了他工资;在佛山一工业园上班的抖音博主@小邓再努力Vlog 总结称,今年工厂的招工信息变少,工价降低,长期工岗位减少,“现在(5月31日)工厂进入淡季,招工真的很少。工资也低得可怜。发现今年特别难找工作。临时工的单价又低,长期工的岗位又是少得可怜。今年真的不适合打工。失业半个月了,还没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下去,估计过年回家的车费都挣不到,更不用说养家糊口了。整个工业园都没有几家工厂在招工的,今年特别的难找工作”。

疫情后制造业相对收缩是找工难的主要背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4月以来,制造业PMI指数大部分月份都低于50%,即制造业整体呈生产收缩态势。(注: 制造业PMI指数,是国际通用行业检测数据,该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统计公布,PMI指数高于50%时,制造业扩张;低于50%时,制造业收缩)。统计局数据显示,制造业的新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在这一情境下,为了降低成本,工厂缩减人手或雇用临时工,沿海低端制造业工厂也纷纷转移搬迁。

另外,制造业中劳务派遣的泛滥也让工人感觉找到一份靠谱的工作不容易:“被劳务派遣坑怕了,单价又低还要扣钱,发工资又不准时。再加上工厂的管理制度不懂得变通,就知道越管越严,没一点自由”。

抖音上的工人表示今年找工十分困难(图源抖音)

即便找到一份工厂工作,工人也苦于工资变低,工作环境仍旧恶劣。

在经济发达的深圳,制造业工人在抖音平台透露,目前时薪普遍只有16至17元,甚至有工厂只愿支付13至14元的时薪,更令工人担忧的是,随着暑期工的流入,工资将变得更低。长期以来,制造业工人保底工资基本以最低工资为标准。自2015年以来,最低工资增长率下降明显。疫情期间,大部分省市冻结最低工资的调整。这一背景下,工人普遍感受到工资低,挣钱更难了。目前,沿海城市制造业普工工资一般在四五千块,不包吃住。

然而,高强度、环境恶劣的工作情况却没有变化——超长工作时间、两班倒、严格的管理、还有高产量要求。一名工人晒出2024年4月份工资单,显示ta做六休一,每天工作11个小时,底薪2360。工厂按法律规定给加班工资,加上各种补贴(500块),扣除社保,到手5000左右。一位在东莞打工的工人,同样做六休一,工作11个小时,到手工资3723块,“这班是一天也不想干了”。还有另一些隐性的剥削,例如有工人在抖音评论中写到:

“五千多一个月,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

“一天12小时不好吃住,四五千工资谁给他干”

“那些工厂要样样都会,也就三千多工资。全是黑厂”

“追魂夺命流水线,血都抽干了”

工人也并非完全被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和低廉的工价,工人纷纷用脚投票,“提桶跑路”。一位工人写了一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工价低、工作累的生活状况:“追魂夺命流水线,暗无天日鬼车间,生死轮回两班倒,废寝忘食钟无艳,加班加点不加薪,提桶跑路在明天,初见不知提桶意,再见已是提桶人”。 

可是,一旦离开工厂,工人又只能再度陷入艰难找工的困境中。“6月18日,昨天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工作,今天上了半天就跑路了,飞机拉,手都没有停过,又白干了半天,又得重新找工作了”抖音账号@三妹如此写道。小时工和临时工成为待业工人的短期出路。在工价低、工作“卷”的情况下,工人在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不得不做小时工、临时工来挣点生活费。临时工的增加反过来也使得整体的工价不高。

工人们在招工信息栏前驻足找工(图源抖音)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后沿海制造业工厂的订单量并未恢复,大量工厂倒闭、重组或者是搬迁转移,可以预期的是,工人失业将会成为常态。其中,临时工和派遣工最先被波及,抖音账号@小陈很好 所在的工厂称“厂里因客户取消订单,导致现生产人力富足”,裁掉劳务派遣工。抖音博主@奔跑的小蒋 称他朋友在广东花都狮岭镇打工半年,工厂就面临倒闭,工厂拖欠60个人工人三个月工资,工人堵住厂门口,劳动局来了也无法保障工人工资。如此新常态下,工厂打工之难正如一位工友在抖音所说的: 

“以前一天上班做10个小时可以挣三百多块钱,但是现在一天要干14个小时到15个小时才能挣300块,因为厂里面的工价降低了。老板在压缩这个成本导致很多人苦不堪言,钱挣不到,天天加班加点.... 反正打工呢,打着打着就迷茫了。不止我一个人迷茫,很多人都是这样子啊,都迷茫了,为什么是这样子?就是一个字,太倦了”

0:00
/4:36

视频源自抖音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 Twitter | Instagram | Telegram

Read more

【评论】极越暴雷的资本运作基因

【评论】极越暴雷的资本运作基因

极越突然暴雷给员工权益带来的损害,在极越员工的团结一致抗争之下,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但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却远不应该结束。前几期,有料就极越员工抗争行动本身做了详细的梳理,展示了员工的力量的同时,也指出未来类似行动可以提升之处。 这篇快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极越闪崩的资本运作基因。目前网络上关于极越闪崩的原因众说纷纭,加上事件本身涉及商业秘密,想要搞清楚时间前后的来龙去脉,恐怕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篇快评的目的并不是就极越的资本运作基因给出严密的分析,而是提供一个新的反思的视角。至于更严密的分析,恐怕需要研究者进行长时间的材料搜集和严密分析。 极越闪崩爆发于2024年年末。12月11日下午,极越CEO 突然然发布内部信并召开全员视频会议,承认公司目前正遇到困难,需要立即调整,进行“二次创业”。 公司当晚发布公告称,正积极推进融资,售后维保和新车交付环节仍将正常运行。但多位员工透露,公司所有业务已陷入停滞,多个团队“就地解散”,所有门店暂停营业;员工11月、12月的社保需要自行缴纳,12月开始的薪资无法发放,且公司仅计划保留极少数员工维持基本业务。不少员工对这一消息表示惊讶,公司数天前才有

从农田到茶园:采茶女工的苦与歌

从农田到茶园:采茶女工的苦与歌

前言 “明前茶,贵如金”。清明节前采制的春茶,量少而品佳,因此极其珍贵,受到消费者追捧。然而与之相对的,是采茶女工似乎只能抢着在大锅里捞白水挂面当作午饭,夜晚和几十个女工友睡在铁皮棚房里的大通铺上。近期采茶女工的待遇问题引起了激烈讨论,本文试图说明:为了获得额外收入而离开农村的采茶女工,的确可能面临极其恶劣的待遇问题,而这种营养不良和休息不足又会影响每天的劳作。但同时,提供给女工的待遇资本与不同的土地规模和劳动组织方式有关。相较于个体茶农,大型茶企和农户为了竞争更倾向于通过中介提高对女工的剥削程度。而茶叶产业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导致的利润不均,则巩固了这种剥削模式,也使得小农式的茶叶生产难以得到改变。最后,需要澄清的是采茶并不天然和妇女绑定,女工们仍面临着传统分工、城乡对立、家务劳动、资本压迫等诸多结构性问题,而她们在茶园中形成的集体生活则是一种宝贵的反抗经验。 一、吃挂面、睡大通铺与摘茶叶 当小Q在网上看到关于记录采茶女工们极差的住宿和伙食的视频时,她想起几天前自己的母亲也去了南方的茶园摘茶叶,立刻给妈妈打去了视频通话。母亲在之前的电话里曾说,自己这边情况很好,吃住不愁

【读者来稿】工厂随笔:脱离管控的技术工

【读者来稿】工厂随笔:脱离管控的技术工

编按:重工业给人的印象常常是庞大的钢铁巨兽,所有人在其面前都显得渺小。但真实世界中的重工业工厂是什么样子?这篇读者投书着重的不是工人们的辛酸,而是现场的劳动、制造与监督过程:风雨不断的厂房、高空的焊接作业、工人们在控制与自由之间游走的微妙状态。这篇文章描述了工人们如何在恶劣环境下寻找喘息空间,也呈现了焊工与管理者之间复杂的互动与权力平衡。 注:出于安全考虑,虽然这篇工厂随笔涉及的经验和想法都是真实的,但工厂具体所在地点、产品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虚构。我试图在不影响文章内容有效性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暴露工厂所在地点。 一、工厂背景:海港边的重工业 工厂位于一处大型海港。工厂所在地本身也是填海造陆而成的新生地。建在这种特殊地点的原因与土地价格较无关,而是因为这间工厂所生产的产品是大型钢铁结构,主要用于海上钻井平台等大型基础设施。位于海港,对工厂运输产品来说是优势,但对于生产过程来说却有诸多不便。冬季的海边风大、雨多,附近城市感受到的普通降雨,在此处可能会导致大量降水灌入工厂,甚至让工作无法继续。因为工厂本身生产大型钢铁结构,这些产品的长宽高都以数十米为基础起跳。这意味着工厂内也

打工日记·08|司机们的担忧:无人驾驶带来的争议不断

打工日记·08|司机们的担忧:无人驾驶带来的争议不断

自动驾驶一直是国内外车企投资研究的方向,而随着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展,自动驾驶的技术的成熟、产品落地和推广似乎已经是势在必行。2024年7月,百度公司旗下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武汉试运行,其一经推出便引起了激烈的讨论,科技进步永远是光鲜亮丽的话题,但它们对于社会的影响却复杂得多。在这次事件中,出租车网约车司机(以下统称司机)这些一线劳动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的影响,是社会都迫在眉睫需要认真思考、讨论的问题。 司机行业是便利于大众的服务业,也是保障城市交通运行的最基本一环。但是每天过长的工作时间和不稳定的收入,使得司机们普遍要承受很高的身体和经济的压力。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司机行业的回报更是不见好转。社交媒体上从业多年的出租车老司机,和在其他岗位发展不顺被迫转行的网约车司机,面对新一轮来自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冲击,他们在面对采访时,分享了行业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生计的担忧和无奈。 收入下调?从疫情以后就开始了啊,网约车对我们冲击也相当大,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谷底了。你现在哪怕上一万台无人驾驶跟我们没意义,因为我们已经没饭吃的。 (问:出租车司机能去当安全员吗?)那我就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