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滴久矣:湖北滴滴司机尝试号召停运、突破平台控制

苦滴久矣:湖北滴滴司机尝试号召停运、突破平台控制

4月18日,一则关于“网约车司机煽动停运涉稳风险提示”的政府文件被曝光。这则署名为“中共恩施市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文件宣称侦测到网络中上海、宜昌、襄阳、长沙、岳阳、深圳、济南、成都等地网约车司机预备在5月1日进行罢工停运(来源)。

罢工停运消息是否真实,以及网约车司机们是否真的能团结起来,难以确定。但是近期湖北省多地的网约车司机确实曾有发起集体行动的尝试,也引发各地网约车司机的激烈讨论。他们的行动主要针对滴滴平台的问题,反对高抽成、压榨司机,要求还给司机一条生路,并以集体跳槽转换平台作为主要抗议手段。同时,这些关于停运倡议、批判滴滴的声音也遭到了社交媒体平台集中打压封锁。

武汉和宜昌:滴滴司机转战高德、停运抗议

4月11日-13日左右,网传这两个城市有部分滴滴司机集体拒跑,或转换至高德平台,因为滴滴运价过低(目前宜昌每公里价格不足2元)。事件甚至惊动滴滴高层派人来该城市调查。根据一些司机的说法,武汉和宜昌发生的事件可能是同一起,但是在传言过程中发生了错误。在4月13日,一位网约车尝试将账号转换至宜昌进行打车,结果确实证实无法打到车,而同样在湖北的荆州市则可以正常叫车(来源)。

关于司机们的行动,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事件并非大规模罢工,而是某车队转换至高德平台,背后可能有两个平台对租赁公司、车队分润不同的原因。高德被认为对车队长的返点较高(来源)。

另一种说法则来自于实际前往宜昌探究实情的司机,当地网约车司机表示发起行动是因为4月2日开始滴滴调低了单价。他们认为在新单价模式下,无法继续跑网约车,于是建立了五个群,组织了2000多人参加了罢运行动,维持了四天。但是最终,这样的行动还是失败了,价格依然没有恢复原状,司机们只获得了4天的流水加速卡。一方面因为新手司机不愿意加入,另一方面是滴滴解散了司机们的交流群,导致彼此失去默契(来源)。

有传播武汉罢工视频的司机遭到投诉“侵犯企业名誉权”,后来视频遭到下架

注:流水加速卡的用处是,司机在生效期间内每拉一单都会获得原订单一定比例的外加收入。

襄阳:提出四大诉求抗议滴滴

同样是4月12日左右,襄阳网约车司机组建了维权群,向滴滴提出四大诉求:

  • 提高单价
  • 降低抽成
  • 关闭自选单(乘客和司机自行议价的模式)
  • 平台应承担发放乘客的优惠券

在司机们提出诉求后不久,滴滴派经理试图与司机们“沟通”。但这样的沟通明显也是假沟通。每一位参与维权群的司机都被警察电话警告,要求解散微信群。他们怀疑是滴滴在背后向警方夸大其词,污蔑称司机们聚众闹事。最后,维权群建立了一天多的时间就被迫解散,维权行动也不了了之。襄阳司机们发在抖音上的视频也被平台要求删除了(来源)。

一位襄阳司机写道:

天下司机苦滴久矣,我们可以像傻子一样的给它干,但是它不能真拿我没当傻子看!也许这个事件属于蚍蜉撼树,如果蚍蜉够多,大树会不会淹没,会不会不复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事件可能也就这样了,也许也就结束了,但是在我看来这不是结束了,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有司机尝试向当地交管部门投诉运价过低,政府部门人员则回应:“问题复杂,我们可以做成建议件,但是不会有明确结果”

平台公司与安全部门合作压制司机

在这几起事件中,司机们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而这样的失败恐怕不能像以往那样简单归因于司机们人心不齐。可以看到在相关社交媒体的讨论中,司机们几乎都炮口一致地认为运价已经低到无法生活的程度,也积极地愿意去劝阻其它继续跑车的司机。但是他们的行动仍然难以产生足够影响。

这背后是滴滴平台与警察等安全部门合作的结果。滴滴公司发现罢运情况后迅速透过警察或投诉,解散司机们相互联系的微信群,并威胁带头的司机。微信、抖音等司机们常用的平台也大多选择配合滴滴和安全部门。在缺乏联结、组织的情况下,行动只能瓦解。这凸显出当前平台劳动者们面临的行动困境,要对抗的不只是恶劣的市场环境、剥削劳动者的平台,还有背后作为支撑的国家部门。很讽刺,司机们向国家部门投诉滴滴运价低,只能收到“不会有明确结果”的回答,但滴滴们投诉司机罢工,却非常顺利。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Read more

【极越闪崩事件时间线梳理】维权、谈判与赔偿方案

【极越闪崩事件时间线梳理】维权、谈判与赔偿方案

2024年12月,极越汽车因巨额亏损与资金缺口,宣布启动“创业2.0”计划。虽然名义上是进入新阶段,但实际上却意味着极越的原地解散,引发了员工、车主、供应商大规模集结维权。在欠薪、社保断缴及巨额债务等问题下,员工们接连发声,选出代表与极越公司进行了多轮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极越公司的CEO夏一平并没有资本进行赔偿,背后的大股东吉利与百度又态度模糊,导致谈判进展不顺。 极越汽车闪崩事件值得我们特别去关注,因为这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一起新能源汽车倒闭事件。背后的股东又是吉利和百度这样的知名汽车与互联网公司。它的崩盘代表着这几年一窝蜂投入新能源汽车战场的资本斗争进入最后阶段。胜出的只会是个别少数公司,其它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公司都会进入“止损”阶段。股东放弃、资本撤出,多米诺骨牌很可能从此一连串引爆。而极越事件的最终赔偿方案也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它公司的参考。 此外,这起事件中,极越公司的员工们反应迅速,立即涌向公司维护自己的工作权。这也是少有的白领/技术员工的集体维权事件。在这最后的谈判过程中,员工的声音如何被组织起来?员工是否成为一股能够与股东、政府博弈的力量?员工们如何理解自己的处境

车间员工上厕所也被监控时间,MES系统究竟是什么?

车间员工上厕所也被监控时间,MES系统究竟是什么?

11月29日,一名MES系统的推广人员在广东某车间发布抖音视频,在操作系统平板时,他提到一位员工上厕所15分钟还没回来。“厂长是不是要叫这个员工喝茶?他为什么不叫另一个人过来顶位?”  后续,“工人上厕所也被监控”即时成为热议事件。随即多个短视频博主在抖音平台怒骂该系统,称其监控工人、工厂把工人当作牛马、奴隶。留言中,许多工人也表示了对此系统的愤怒,有人要求举报该系统生产商,也有人反问工厂:“五险一金足额缴纳了吗?加班费给了吗?”。 MES全称是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即制造执行系统。为何这个系统引发众怒?它仅仅是对工人上厕所计时的系统吗?除此之外它还有什么功能?为何它突然成为讨论焦点?此外,也有工人指出自己所在的工厂在应用MES后效率出现了大幅下降而不是提升,这又是怎么回事? 揭开“数字化”的迷雾 如上述评论提到的,MES在某些车间的监控作用的确损害了工人的切身利益,上厕所时间和效益挂钩也是不假的事实。然而,监测员工上厕所只是MES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问题之一,并非全部。 在工厂,MES是用来连接“计划”与“执行”之间的工具。简单来说,它

江西志浩电子连续4月不发工资,工人前往政府部门抗议

江西志浩电子连续4月不发工资,工人前往政府部门抗议

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受雇于江西志浩电子科技公司工人与政府机构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的欠薪交涉行动。该公司的工人们连续几天聚集在政府机构的门口,希望政府出面解决长达四个月的欠薪问题。据现场工人称,每天聚集的现场都有大量警察出动,随着事态演变,带头的工人已经被抓走。根据推特账号昨天的消息,在此之前,走投无路的工人于11月20日至23日的四天里集体罢工,分别到当地劳动局、以及县政府等地寻求帮助。 据公司的工人透露,他们都被江西志浩电子拖欠了四个月的工资。工人们为此已经连续聚集抗议了几天。在这四个月内,虽然工厂仍有大量订单在生产,但每个工人只收到500到2000元不等的工资,完全无法满足生活所需。根据工人所述,正常加班工作的工人每月可能可以拿到8000元左右的工资。 目前,工厂已经停产半个月,志浩公司迄今仍不愿正面解决问题,而是要求工人们放三个月的无薪长假。工人们找到过劳动局,但是政府部门也没有提出解决方法。 四次前往劳动局维权,工厂至今仍无正面回应 根据现场的工人的记录,在12月3日是工人们第四次集体走路去劳动局维权,要自己拖欠的工资。经过前几天的维权,工人们目前提出的诉求是:

读者来稿:基层劳动监察的日常

读者来稿:基层劳动监察的日常

某个下午,劳动监察的大厅内挤满了来申诉的工人,他们中有些人白发苍苍,大多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寥寥几个窗口中,同事们正在向工人询问案情并做笔录。不时有案件被正式录入,也有工人因为无法申诉而失望离开。这是我作为劳动监察员的日常。 通常,第一次来的工人会小心翼翼的问:“要工钱是到这里来吗?” 在看到我和同事点头后,他们便讲起事情的前因后果,常常因为叙述的过于细致而被我和同事打断,取而代之的是一句一句的问题:“你是在哪里干的活?”“什么时候干的活?”“欠了你多少钱?” 相较于个别情绪激动的工人,大多数工人怀揣着平淡的语气,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本身也没有抱太大希望的缘故。而由于是第一次来,他们也并不会带着齐全的文件材料,于是正式立案只能等到下次有空来。家住市区的工人尚能接受,而对于其他的工人来说则又是一笔开销。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木工班组,在复印身份证件的时候注意到一个90后的年轻人。工地上的年轻人不常见,出于礼貌我没有询问原因,不过很快得知排在他后面等待一起做笔录的一位70后的老工人是他的父亲。这起案件很大,牵扯的工人也不止这一个班组,工人们也不是第一次来。由于提前的告知,他们的资料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