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五天八小时”后,奋达延长休假逼工人自离

继“五天八小时”后,奋达延长休假逼工人自离

2024年2月19日,深圳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奋达”)发布公告称,因市场变化,订单受影响,制造系统(含音频制造、塑胶事业部、电器制造系统)员工春假放假时间从2月26日延长至4月30日。放假停工期间公司按照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百分之八十支付生活费。公司将依据订单情况提前或延后开工,员工若没及时返岗将按旷工处理。

深圳奋达是一家生产电声音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的上市公司,为阿里巴巴、飞利浦、沃尔玛、亚马逊等知名品牌提供产品。总公司位于深圳石岩,另外东莞、西安、越南北江均有分厂区。据2023年上半年公司年报,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29,283.58万元,同比下降17.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30.05万元,同比增长115.40%(来源)。

根据奋达科技官方抖音账号,2022年开始,奋达在珠海建立新厂区金湾奋达智创股,设立音频、塑胶、智能等五个厂房,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计划将高新产业搬迁至珠海;同时开始将部分深圳奋达员工分流至东莞厂区。

公司以“调岗”的名义将深圳厂区工人“派驻”东莞,保持深圳合同和社保。据工人反映,公司对于不愿搬迁的工人开始实施“五天八小时”,变相逼工人自离,拒绝支付经济赔偿金(来源)。据CLB报道,管理层明确告知工人,“如果不愿意去东莞,就不能加班”,甚至停止提供空调和风扇,要求工人自带风扇上班(来源)。公司逼迫工人自离,最终引发工人抗议。2023年12月27日,约百名工人罢工,围堵工厂大门,阻止工厂将设备搬出。依据工人抖音视频,深圳厂方机器搬空,但老板依旧否认搬厂,政府部门的介入也让工人失望,“政府部门来两天什么都没有解决,都是导向老板一方的”(来源)。

春假结束,奋达深圳厂区工人并没有等来厂方关于经济赔偿金的赔偿方案,相反,却是公司的停工休假公告,工人需随时待岗,同时只能拿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2023年深圳最低基本工资为2360元/月,百分之八十即1888元,扣除社保约330元,所剩约仅约1500元。而根据“全球生活工资联盟”对深圳市的调查,为了获得体面生活、满足基本生活需要,2022年打工人在深圳市至少需要赚到每月3235元人民币。奋达深圳厂工人的到手工资连这个最低值的一半都不到(来源

工人发布的深圳厂放假名单

官方抖音号@奋达科技官方直聘一周前发布珠海厂区年后开工视频,评论区有不少留言批评“珠海开工、深圳厂区放假”的现象:“听说不去珠海的五天八小时,不想赔钱”,“订单都没了,还创造佳绩?”

停工休假,工人工资收入缩水,远远在于生活成本之下,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这是2023年疫情后搬迁倒闭潮中,资方试图逼迫工人自离,拒绝支付法定经济赔偿金的常见策略。疫情后,由于生产整体收缩,加上国家政策上对“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鼓励推动,沿海城市的低端制造业纷纷倒闭、搬迁。在整体利润收缩的情况下,资方迅速转移,采用各种策略逼迫工人自离,拒绝支付经济赔偿金,包括调岗、五天八小时工作制、停工休假。

停工休假的策略,在部分工厂,开始于疫情期间,工厂采取停工休假的方式,压缩劳力成本,变相逼迫工人自离。位于广东惠东县的港惠针织厂,疫情期间让全体员工放假,仅为员工缴纳社保,每月发放几百元“生活费”,长达三年有余,工厂工人从近4千人锐减至3百余人(来源)。2023年,东莞电子厂创宝达为逼工人自离,2月份开始实施五天八小时工作制,9月份,公司要求部分车间工人在国庆黄金周后延长放假6天,提前预支2024年年假,放假期间扣除生活费。公司强迫工人预支年假的行为最终引发工人的集体停工抗议(来源)。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Read more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我进了一个厂,把我搞到看显微镜的地方了,10个小时不停的看,干得我眼花,眼疼的都是血丝……刚才吃完饭后头晕模糊,感觉快要瞎了…… @万辞王 强哥(十年进过三百多家企业) 2024.12.31 工厂生产的人力体系中,最好的岗位众说纷纭,但最累、最"不能做"的岗位中,显微镜操作岗永远榜上有名。这些岗位要求工人长时间高度专注地工作,注视并挑出透镜下微米级的瑕疵。 看似单调平常的要求,实际上正日复一日侵蚀着工人们的眼部健康。视力不可逆的损伤、眼球变形凸出、慢性偏头痛、皮肤斑块,甚至猝死在岗位……显微镜岗的"恶名昭彰",并非流言,而是无数工人的亲身经历积累而成。 显微镜背后,隐藏着被遗落的工人职健困境:工人们具体在承受怎样的职业伤害,又是否能被法律认定为工伤?企业又在多大程度上负起了职业卫生标准的法律责任?为何还有工友留在显微镜岗,任由健康日夜劳损? 多补贴、多招女工的劳动岗位  哪些岗位在看显微镜? 工厂中,大部分需要看显微镜的岗位,都属于检测类工作。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乍听起来,无尘服意味着干净、保护、规范,使用无尘服意味着良好的劳动保护。然而很多工人却在“拒绝”无尘服,这与无尘服本身的设计、使用环境、使用过程中管理失当,和使用场景中其他劳动保障的缺失不无关系。换句话说,对无尘服的拒绝背后是对恶劣劳动条件的无声抗议。 无尘服,又称无菌服、无尘衣洁净服,防静电服,是一种常见于生物制药、食品、半导体微电子、光电、石油天然气化工、油运和煤矿等行业的工作制服。通常由聚酯纤维、尼龙或静电纤维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生产环境的清洁度,比如,在电子产品制造的过程中,由人体产生的微小的颗粒或细菌可能会污染产品,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无尘服的特殊材质使得其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和细菌,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度,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无尘服也起到保护工人健康的作用,在诸如生物制药、石油天然气化工、煤矿等粉尘或超细纤维较多的工作环境里,无尘服也可以起到隔绝粉尘通过呼吸、汗液和皮肤被工人吸收的作用。 这听起来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既可以保证生产环境清洁度和产品质量,又可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无法接受无尘服呢?在抖音和快手的工人自述和直播招工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图片中的这张深圳杰科电子有限公司离岗证来自北京皮村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这张离岗证可能来自2000年代初期。虽然已经过去数十年,但“离岗证”对于许多年轻的工人来说并不是过时的老物件,它仍然继续存在于工厂的管理制度、存在于基层流水线工人的日常生活中。 打工三十年:城市的控制似乎放松了,工厂的控制仍在变本加厉 在90年代后开始的打工潮中,农民工一脚踏进城市,迎面而来的是“暂住证”、“寄住证”,没有证件就没有合法身份,随时可能被驱赶、收容,甚至在收容过程中遭殴打致死。例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 三十年后,城市治理表面上松动了,收容遣送制度废除、暂住证取消,流动人口的制度性门槛逐步放开。不少一线、二线大城市也逐步放宽了户籍门槛,仿佛真的欢迎进城打工人留下来。虽然我们也都知道,城市官僚们真正想要的是年轻的劳动力,新的制度也更偏向有学历的人群。但至少,城市看上去是更自由了,“融入城市”这个概念也变得更为隐秘了。 但与此同时,工厂内部的控制却依旧延续着,甚至还变本加厉。 在抖音上,一位九十年代就进电子厂打工的老工人发问:“以前流水线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上厕所,喝水拿离位证,拉长,组长顶岗

打工日记·13|“这个地方曾经叫世硕”:电子厂被收购后的现状

打工日记·13|“这个地方曾经叫世硕”:电子厂被收购后的现状

2023年12月,立讯精密斥资约人民币 21 亿元 (合 3 亿美元) 收购和硕在中国大陆全资子公司昆山世硕 62.5% 的股份,意味台资和硕将进一步淡出大陆苹果制造业务,而立讯精密则进一步壮大其苹果代工业务。截止当前,立讯是行业公认的“果链三巨头”之一。 据中文科技网7月报道,过去五年(2020-2025)的时间里,苹果与立讯之间的业务不减反增,往来规模增长了5倍,立讯为此扩建了9家工厂,创造了近10万个工作岗位。北京商报同月报道,“2024年年报显示,(立讯)公司营收达2687.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为133.7亿元,同比增长22%,业绩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而在这“创造10万个工作岗位”“扩建9家工厂”“业绩延续稳健增长态势”背后,是否有人关注到交出一个个产品,做出这一分分利润的工人群体呢?财报上光鲜亮丽的业绩数字背后,工人的劳动又是否被看到呢?2020年、2021年,昆山世硕频频转出“人事粗暴,发证迫使员工弯腰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