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启动“浪花专案”变相裁员?

富士康启动“浪花专案”变相裁员?

据抖音视频,2024年3月,富士康郑州港区分厂再次启动“浪花专案”。

富士康“浪花专案”是什么?这是抖音视频中流传的一个富士康岗位调动的项目。大致指的是“周边部门”(即非制造部门)的人力被调动到制造部门。抖音上,有一段话,形象地介绍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工厂)在不缺人的时候,把人浪走一批,第一批浪不走,第二批接着浪,直到把该浪走的人浪完为止。大多是周边部门的富裕人力浪到制造部门,资源整合,保证生产,但浪出去的人能不能回来就很难说了。(来源)

根据搜索,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2021年3月的抖音平台,“富士康推出浪花计划,需要周边人员支援大制造···”,23年开始更高频被讨论,同年12月再次被较多提及, 2024年3月再次被频繁讨论。但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找到富士康关于这个计划的官方文件和声明。这个词主要在在一线工人和郑州富士康中介抖音中频繁出现。

通过这些视频,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郑州富士康通过“浪花专案/计划”将周边部门如维修部、品管部的人员安排到制造车间。这一岗位调动,不仅涉及跨部门调动,有些情况甚至涉及跨地区调动。有工人反映,直接从郑州被“浪”到武汉。再者,调动具有强制性,调动时间长度不确定。很多工友评论,对能被调回原组或者再调离一线大制造不抱希望,“回来就别想了”,“23年第一批浪花到现在都没有回去,24浪花又开始了!”

“我们维修室除了干部,全军覆没,浪跑了。”
“这次浪走667人,12月7号浪走154人,12月11号浪走113人,这次名单有你们没有?听说是要浪到大制造了啊”
“12月7号没有浪走的,12月11号继续浪”
“康康没有订单。IP员级要去武汉支援两个月。不去的话就放假或则辞工。”

在富士康的“浪花专案”中,工友们是被动地调离原岗位甚至稳定生活的城市,有的在郑州租好房子买好电器还不到一个月就被调走,这位工友还表示如果不配合安排就被“放假”,只能配合安排。富士康表面上是让员工支援其它部门,实则是威胁,而且不明确支援多长时间,不保证能不能回原岗位。

富士康2024年浪花计划启动,图源:抖音视频

为什么富士康要发起“浪花专案”?

首先,这是富士康变相裁员的策略。疫情后,全球电子产品订单下降明显。加之,由于疫情暴露产业链单一集中于中国的潜在风险,疫情后,苹果加快调整产业链的步伐。2023年,富士康加大在印度和越南的投资,扩建产线,转移部分国内工厂的订单。这导致中国富士康工厂的产量总体需求减少。订单减少,人员富余。不同于制造部门临时工较多,裁员成本低,非制造业员工主要以合同工为主,合同工裁员企业需要赔偿经济补偿金(N+1个月工资)。为了降低裁员成本,富士康通过将非制造业人员调动,以“支援”产线的名义,变相裁员。

富士康“强制调岗” 手段恶劣,臭名昭著。抖音视频搜索显示,富士康周口、龙华、福田等不同厂区均有工人披露富士康调岗、降薪、不安排加班变相裁的做法。2023年,富士康恶性强制调岗,引发廊坊厂区、龙华厂区、周口厂区等厂区工人的集体抗议。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的需要,可以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进行适当调整,是不能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并且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修改劳动合同。同时判断调岗是否合理,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是否发生实质性变更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显然富士康的做法并不是与劳动者协商,而是以强制的姿态改变劳动者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地点,是严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富士康工作车间,图源网络

其次,这可能也是富士康短时间内解决人力不足的策略。

例如,2022年疫情期间,受封控政策影响,人员流动受限,一线大制造招不到人力,就曾启用过“浪花专案”,直接将周边部门人员调到车间。每年富士康大致有两个招工旺季,一个是春节后即2-3月份为了弥补春节前人员的流失,另一个则是下半年为了应对苹果发布会后和年末的国内外节日的产品巨大需求。这两个时间段都与浪花计划被提及的时间段相符,我们可以推测富士康在面临生产线人力缺口时,“浪花专案”则成为了他们的选择之一。例如,抖音上有工人说,“武汉富士康工资低,招不到人,只能从别的厂区调人过来”。

(本文中工人的表达均引用自抖音视频,可参阅 来源1来源2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Read more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我进了一个厂,把我搞到看显微镜的地方了,10个小时不停的看,干得我眼花,眼疼的都是血丝……刚才吃完饭后头晕模糊,感觉快要瞎了…… @万辞王 强哥(十年进过三百多家企业) 2024.12.31 工厂生产的人力体系中,最好的岗位众说纷纭,但最累、最"不能做"的岗位中,显微镜操作岗永远榜上有名。这些岗位要求工人长时间高度专注地工作,注视并挑出透镜下微米级的瑕疵。 看似单调平常的要求,实际上正日复一日侵蚀着工人们的眼部健康。视力不可逆的损伤、眼球变形凸出、慢性偏头痛、皮肤斑块,甚至猝死在岗位……显微镜岗的"恶名昭彰",并非流言,而是无数工人的亲身经历积累而成。 显微镜背后,隐藏着被遗落的工人职健困境:工人们具体在承受怎样的职业伤害,又是否能被法律认定为工伤?企业又在多大程度上负起了职业卫生标准的法律责任?为何还有工友留在显微镜岗,任由健康日夜劳损? 多补贴、多招女工的劳动岗位  哪些岗位在看显微镜? 工厂中,大部分需要看显微镜的岗位,都属于检测类工作。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乍听起来,无尘服意味着干净、保护、规范,使用无尘服意味着良好的劳动保护。然而很多工人却在“拒绝”无尘服,这与无尘服本身的设计、使用环境、使用过程中管理失当,和使用场景中其他劳动保障的缺失不无关系。换句话说,对无尘服的拒绝背后是对恶劣劳动条件的无声抗议。 无尘服,又称无菌服、无尘衣洁净服,防静电服,是一种常见于生物制药、食品、半导体微电子、光电、石油天然气化工、油运和煤矿等行业的工作制服。通常由聚酯纤维、尼龙或静电纤维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生产环境的清洁度,比如,在电子产品制造的过程中,由人体产生的微小的颗粒或细菌可能会污染产品,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无尘服的特殊材质使得其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和细菌,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度,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无尘服也起到保护工人健康的作用,在诸如生物制药、石油天然气化工、煤矿等粉尘或超细纤维较多的工作环境里,无尘服也可以起到隔绝粉尘通过呼吸、汗液和皮肤被工人吸收的作用。 这听起来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既可以保证生产环境清洁度和产品质量,又可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无法接受无尘服呢?在抖音和快手的工人自述和直播招工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图片中的这张深圳杰科电子有限公司离岗证来自北京皮村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这张离岗证可能来自2000年代初期。虽然已经过去数十年,但“离岗证”对于许多年轻的工人来说并不是过时的老物件,它仍然继续存在于工厂的管理制度、存在于基层流水线工人的日常生活中。 打工三十年:城市的控制似乎放松了,工厂的控制仍在变本加厉 在90年代后开始的打工潮中,农民工一脚踏进城市,迎面而来的是“暂住证”、“寄住证”,没有证件就没有合法身份,随时可能被驱赶、收容,甚至在收容过程中遭殴打致死。例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 三十年后,城市治理表面上松动了,收容遣送制度废除、暂住证取消,流动人口的制度性门槛逐步放开。不少一线、二线大城市也逐步放宽了户籍门槛,仿佛真的欢迎进城打工人留下来。虽然我们也都知道,城市官僚们真正想要的是年轻的劳动力,新的制度也更偏向有学历的人群。但至少,城市看上去是更自由了,“融入城市”这个概念也变得更为隐秘了。 但与此同时,工厂内部的控制却依旧延续着,甚至还变本加厉。 在抖音上,一位九十年代就进电子厂打工的老工人发问:“以前流水线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上厕所,喝水拿离位证,拉长,组长顶岗

打工日记·13|“这个地方曾经叫世硕”:电子厂被收购后的现状

打工日记·13|“这个地方曾经叫世硕”:电子厂被收购后的现状

2023年12月,立讯精密斥资约人民币 21 亿元 (合 3 亿美元) 收购和硕在中国大陆全资子公司昆山世硕 62.5% 的股份,意味台资和硕将进一步淡出大陆苹果制造业务,而立讯精密则进一步壮大其苹果代工业务。截止当前,立讯是行业公认的“果链三巨头”之一。 据中文科技网7月报道,过去五年(2020-2025)的时间里,苹果与立讯之间的业务不减反增,往来规模增长了5倍,立讯为此扩建了9家工厂,创造了近10万个工作岗位。北京商报同月报道,“2024年年报显示,(立讯)公司营收达2687.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为133.7亿元,同比增长22%,业绩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而在这“创造10万个工作岗位”“扩建9家工厂”“业绩延续稳健增长态势”背后,是否有人关注到交出一个个产品,做出这一分分利润的工人群体呢?财报上光鲜亮丽的业绩数字背后,工人的劳动又是否被看到呢?2020年、2021年,昆山世硕频频转出“人事粗暴,发证迫使员工弯腰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