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启动“浪花专案”变相裁员?

富士康启动“浪花专案”变相裁员?

据抖音视频,2024年3月,富士康郑州港区分厂再次启动“浪花专案”。

富士康“浪花专案”是什么?这是抖音视频中流传的一个富士康岗位调动的项目。大致指的是“周边部门”(即非制造部门)的人力被调动到制造部门。抖音上,有一段话,形象地介绍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工厂)在不缺人的时候,把人浪走一批,第一批浪不走,第二批接着浪,直到把该浪走的人浪完为止。大多是周边部门的富裕人力浪到制造部门,资源整合,保证生产,但浪出去的人能不能回来就很难说了。(来源)

根据搜索,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2021年3月的抖音平台,“富士康推出浪花计划,需要周边人员支援大制造···”,23年开始更高频被讨论,同年12月再次被较多提及, 2024年3月再次被频繁讨论。但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找到富士康关于这个计划的官方文件和声明。这个词主要在在一线工人和郑州富士康中介抖音中频繁出现。

通过这些视频,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郑州富士康通过“浪花专案/计划”将周边部门如维修部、品管部的人员安排到制造车间。这一岗位调动,不仅涉及跨部门调动,有些情况甚至涉及跨地区调动。有工人反映,直接从郑州被“浪”到武汉。再者,调动具有强制性,调动时间长度不确定。很多工友评论,对能被调回原组或者再调离一线大制造不抱希望,“回来就别想了”,“23年第一批浪花到现在都没有回去,24浪花又开始了!”

“我们维修室除了干部,全军覆没,浪跑了。”
“这次浪走667人,12月7号浪走154人,12月11号浪走113人,这次名单有你们没有?听说是要浪到大制造了啊”
“12月7号没有浪走的,12月11号继续浪”
“康康没有订单。IP员级要去武汉支援两个月。不去的话就放假或则辞工。”

在富士康的“浪花专案”中,工友们是被动地调离原岗位甚至稳定生活的城市,有的在郑州租好房子买好电器还不到一个月就被调走,这位工友还表示如果不配合安排就被“放假”,只能配合安排。富士康表面上是让员工支援其它部门,实则是威胁,而且不明确支援多长时间,不保证能不能回原岗位。

富士康2024年浪花计划启动,图源:抖音视频

为什么富士康要发起“浪花专案”?

首先,这是富士康变相裁员的策略。疫情后,全球电子产品订单下降明显。加之,由于疫情暴露产业链单一集中于中国的潜在风险,疫情后,苹果加快调整产业链的步伐。2023年,富士康加大在印度和越南的投资,扩建产线,转移部分国内工厂的订单。这导致中国富士康工厂的产量总体需求减少。订单减少,人员富余。不同于制造部门临时工较多,裁员成本低,非制造业员工主要以合同工为主,合同工裁员企业需要赔偿经济补偿金(N+1个月工资)。为了降低裁员成本,富士康通过将非制造业人员调动,以“支援”产线的名义,变相裁员。

富士康“强制调岗” 手段恶劣,臭名昭著。抖音视频搜索显示,富士康周口、龙华、福田等不同厂区均有工人披露富士康调岗、降薪、不安排加班变相裁的做法。2023年,富士康恶性强制调岗,引发廊坊厂区、龙华厂区、周口厂区等厂区工人的集体抗议。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的需要,可以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进行适当调整,是不能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并且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修改劳动合同。同时判断调岗是否合理,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是否发生实质性变更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显然富士康的做法并不是与劳动者协商,而是以强制的姿态改变劳动者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地点,是严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富士康工作车间,图源网络

其次,这可能也是富士康短时间内解决人力不足的策略。

例如,2022年疫情期间,受封控政策影响,人员流动受限,一线大制造招不到人力,就曾启用过“浪花专案”,直接将周边部门人员调到车间。每年富士康大致有两个招工旺季,一个是春节后即2-3月份为了弥补春节前人员的流失,另一个则是下半年为了应对苹果发布会后和年末的国内外节日的产品巨大需求。这两个时间段都与浪花计划被提及的时间段相符,我们可以推测富士康在面临生产线人力缺口时,“浪花专案”则成为了他们的选择之一。例如,抖音上有工人说,“武汉富士康工资低,招不到人,只能从别的厂区调人过来”。

(本文中工人的表达均引用自抖音视频,可参阅 来源1来源2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Read more

【极越闪崩事件时间线梳理】维权、谈判与赔偿方案

【极越闪崩事件时间线梳理】维权、谈判与赔偿方案

2024年12月,极越汽车因巨额亏损与资金缺口,宣布启动“创业2.0”计划。虽然名义上是进入新阶段,但实际上却意味着极越的原地解散,引发了员工、车主、供应商大规模集结维权。在欠薪、社保断缴及巨额债务等问题下,员工们接连发声,选出代表与极越公司进行了多轮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极越公司的CEO夏一平并没有资本进行赔偿,背后的大股东吉利与百度又态度模糊,导致谈判进展不顺。 极越汽车闪崩事件值得我们特别去关注,因为这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一起新能源汽车倒闭事件。背后的股东又是吉利和百度这样的知名汽车与互联网公司。它的崩盘代表着这几年一窝蜂投入新能源汽车战场的资本斗争进入最后阶段。胜出的只会是个别少数公司,其它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公司都会进入“止损”阶段。股东放弃、资本撤出,多米诺骨牌很可能从此一连串引爆。而极越事件的最终赔偿方案也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它公司的参考。 此外,这起事件中,极越公司的员工们反应迅速,立即涌向公司维护自己的工作权。这也是少有的白领/技术员工的集体维权事件。在这最后的谈判过程中,员工的声音如何被组织起来?员工是否成为一股能够与股东、政府博弈的力量?员工们如何理解自己的处境

车间员工上厕所也被监控时间,MES系统究竟是什么?

车间员工上厕所也被监控时间,MES系统究竟是什么?

11月29日,一名MES系统的推广人员在广东某车间发布抖音视频,在操作系统平板时,他提到一位员工上厕所15分钟还没回来。“厂长是不是要叫这个员工喝茶?他为什么不叫另一个人过来顶位?”  后续,“工人上厕所也被监控”即时成为热议事件。随即多个短视频博主在抖音平台怒骂该系统,称其监控工人、工厂把工人当作牛马、奴隶。留言中,许多工人也表示了对此系统的愤怒,有人要求举报该系统生产商,也有人反问工厂:“五险一金足额缴纳了吗?加班费给了吗?”。 MES全称是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即制造执行系统。为何这个系统引发众怒?它仅仅是对工人上厕所计时的系统吗?除此之外它还有什么功能?为何它突然成为讨论焦点?此外,也有工人指出自己所在的工厂在应用MES后效率出现了大幅下降而不是提升,这又是怎么回事? 揭开“数字化”的迷雾 如上述评论提到的,MES在某些车间的监控作用的确损害了工人的切身利益,上厕所时间和效益挂钩也是不假的事实。然而,监测员工上厕所只是MES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问题之一,并非全部。 在工厂,MES是用来连接“计划”与“执行”之间的工具。简单来说,它

江西志浩电子连续4月不发工资,工人前往政府部门抗议

江西志浩电子连续4月不发工资,工人前往政府部门抗议

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受雇于江西志浩电子科技公司工人与政府机构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的欠薪交涉行动。该公司的工人们连续几天聚集在政府机构的门口,希望政府出面解决长达四个月的欠薪问题。据现场工人称,每天聚集的现场都有大量警察出动,随着事态演变,带头的工人已经被抓走。根据推特账号昨天的消息,在此之前,走投无路的工人于11月20日至23日的四天里集体罢工,分别到当地劳动局、以及县政府等地寻求帮助。 据公司的工人透露,他们都被江西志浩电子拖欠了四个月的工资。工人们为此已经连续聚集抗议了几天。在这四个月内,虽然工厂仍有大量订单在生产,但每个工人只收到500到2000元不等的工资,完全无法满足生活所需。根据工人所述,正常加班工作的工人每月可能可以拿到8000元左右的工资。 目前,工厂已经停产半个月,志浩公司迄今仍不愿正面解决问题,而是要求工人们放三个月的无薪长假。工人们找到过劳动局,但是政府部门也没有提出解决方法。 四次前往劳动局维权,工厂至今仍无正面回应 根据现场的工人的记录,在12月3日是工人们第四次集体走路去劳动局维权,要自己拖欠的工资。经过前几天的维权,工人们目前提出的诉求是:

读者来稿:基层劳动监察的日常

读者来稿:基层劳动监察的日常

某个下午,劳动监察的大厅内挤满了来申诉的工人,他们中有些人白发苍苍,大多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寥寥几个窗口中,同事们正在向工人询问案情并做笔录。不时有案件被正式录入,也有工人因为无法申诉而失望离开。这是我作为劳动监察员的日常。 通常,第一次来的工人会小心翼翼的问:“要工钱是到这里来吗?” 在看到我和同事点头后,他们便讲起事情的前因后果,常常因为叙述的过于细致而被我和同事打断,取而代之的是一句一句的问题:“你是在哪里干的活?”“什么时候干的活?”“欠了你多少钱?” 相较于个别情绪激动的工人,大多数工人怀揣着平淡的语气,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本身也没有抱太大希望的缘故。而由于是第一次来,他们也并不会带着齐全的文件材料,于是正式立案只能等到下次有空来。家住市区的工人尚能接受,而对于其他的工人来说则又是一笔开销。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木工班组,在复印身份证件的时候注意到一个90后的年轻人。工地上的年轻人不常见,出于礼貌我没有询问原因,不过很快得知排在他后面等待一起做笔录的一位70后的老工人是他的父亲。这起案件很大,牵扯的工人也不止这一个班组,工人们也不是第一次来。由于提前的告知,他们的资料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