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黑中介收割暑假工:三场骗局

​昆山黑中介收割暑假工:三场骗局

7月1日,是不少大学生正式放暑假的日子。 有的学生选择旅游放松,但也有不少人决定利用暑假打工赚取收入,贴补学费或个人开销。苏州昆山,因为电子产业密集、临时工需求大,成为了每年暑假学生工的聚集地。然而,除了工厂与打工者,这座城市的阴影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黑中介。

在中介与学生之间,暑假工越来越像是一种被剥削的“猎物”。被不断拖延进厂日期、被莫名其妙地收取各种费用、被诱导到外地、被安排恶劣住宿、被无薪试岗之后再被“劝退”。

滞留四日,求工无门

“Simply”是暑假工大军中的一员,她从家乡坐了15个小时硬座大巴来到昆山,希望从中介那边获得一份电子厂的工作。但截止7月2日,她已经滞留在昆山4天了。据她所说,原本中介表示7月1号就可以分配进厂,但1号又说2号安排。

于是,她只能从早上8点在路边坐到晚上5点,“凌乱的头发,疲惫的身体”,不但她没有得到进厂的安排,路边像她这样等待的学生还越来越多,个个神情焦虑,很多人和她一样,都还没找到厂。

等待进厂的学生工们

滞留昆山,无厂可进,中介一拖再拖,而期间产生的费用都要自己承担,Simply在昆山滞留期间净支出400多块钱。她仍未死心继续等待。

7月2号,中介终于把她拉上了车,声称去往泰州的工厂。结果中介先收了100块钱车费,又要求缴纳体检费170元。将近300块钱交完后,Simply却连工厂都没见到。最终,她连回家的钱都没了,忍无可忍之下,她要求中介退费,跑路回家。

有网友看到她的遭遇后留言:“苏州最不缺的就是黑中介”。

常州昆山间的徒劳奔波

网友“哇哈哈哈哈”的暑假工之路也不比Simply顺利。她本来是想去昆山进厂,结果一到昆山,中介就告诉她没有合适的岗位,要她自己掏钱转去常州。 

她跟着转到了常州,时间是6月22日,中介说第二天23号就能安排面试。但到了23号,中介又说:“厂里要查银行流水,要等。”她只好继续等到24号。

24号傍晚,中介突然又说:“这个厂可能要求太严格了,你回昆山吧,明天早上7点集合。”她当时人已经在常州,凌晨3点就起床,赶车回昆山,结果集合时间又被临时改成了早上9点。

她忍了这些反复之后,以为终于可以进厂。结果中介开始进入“收割阶段”:

“照片儿复印了身份证,收了20元子,准备出发去厂了,他告诉我们要体检费30元,住宿费100元,资料费30元,还有车费30元,我们一听肯定不干,人家的住宿费都是在工资里面扣的,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类似被骗的,然后主播一气之下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上车即收费,试岗即赶人

AMANDA和两位朋友的经历更加离谱。三人从河南搭大巴到昆山,一路被骗至无锡所谓的“桃子厂”,从头到尾陷入中介设下的“收费陷阱”:

  • 车费:大约20人坐大巴从昆山到无锡100公里,中介收每人80元车费;
  • 证件处理:拍照复印20元;
  • 厂牌费:30元,干满七天才能退;
  • 住宿费:200元,环境恶劣,5人被临时塞进宾馆2人间;正式进厂后是十几个人男女老少的混住房。
  • 试岗无工资:工作两小时后就被赶走,不仅没工资,反被倒扣20元“路费”。
AMANDA试岗时被要求打卡,但随后该打卡被工厂人员取消

最终,三人准备离开时,只能通过不断讨价还价的方式才拿回部分住宿费。原本200元,厂方想方设法只退165元,过程中更爆出粗口骂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人报警了,但警察都找不到中介口中的地标地点,因为所谓的地标“无锡西站”就是个假招牌。

从家乡到工厂,选厂入职似乎成为了让许多暑假工落荒而逃的第一道难关。地点时间的来回变化,各种名目的费用乃至一些材料要求对暑假工来讲都是一种超出预期的折磨。看暑假工们的自述,他们多数都认为被骗了,都认为中介的虚假宣传的给自己营造了到了江苏就能进厂的假象。

但这种被骗也并非那么容易识别的。中介一步步给予希望、垫高学生们的沉没成本。然后在等待中消磨他们的退路。最后再给予“进厂希望”,吊足胃口后进行最终目的——收费。三则故事中的主角都还会据理力争、威胁报警,拿回一部分损失。但其他同行者未必能有一样的勇气。

在这些故事中,中介平均对一个人最少收取200元各项杂费。一车20个人就是4000元。即使部分钱被退回,这也是笔不小的“收入”。而有些学生们,可能最终也接受了恶劣的劳动条件,每小时赚取的15、16元微薄工资(普通日结工每小时的合理工资是20元以上),其中也有2-3元要被中介拿走。变成更长期的剥削。

对中介而言,越多的招揽人力,最终成交的也就越多,中介费等也就越多。这些年,沿海省份的打工人们都对黑中介的套路有所认识,逐渐学会提防黑中介、与其周旋搏斗。欺骗这些有经验的工人越来越难了。而年轻毫无经验暑假工的愿望和诉求、对招工话术的陌生、对欺骗手段的无知就变成了黑中介的利用对象。

暑假工的遭遇不是简单的“自己不小心”,也不是“被骗还傻傻相信”的活该,而是一整套制度性的问题:招聘资讯不透明、企业对临时工的滥用、地方政府的默许,还有一堆早已成型的灰色收割链条。所以暑假工被欺骗和坑害的新闻年年有,但年年都没有好转的迹象。

一些有经验的年长工人提到,时间似乎倒退回2005年,那个时候工人交钱给中介才能找到工作。原本以为经济发展了,就业岗位多了,市场的天平逐渐正常,中介反过来奖励稳定工作的工人。但随着这两年劳动市场的再次崩坏,一切又重头来过。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 Twitter | Instagram | Telegram

Read more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我进了一个厂,把我搞到看显微镜的地方了,10个小时不停的看,干得我眼花,眼疼的都是血丝……刚才吃完饭后头晕模糊,感觉快要瞎了…… @万辞王 强哥(十年进过三百多家企业) 2024.12.31 工厂生产的人力体系中,最好的岗位众说纷纭,但最累、最"不能做"的岗位中,显微镜操作岗永远榜上有名。这些岗位要求工人长时间高度专注地工作,注视并挑出透镜下微米级的瑕疵。 看似单调平常的要求,实际上正日复一日侵蚀着工人们的眼部健康。视力不可逆的损伤、眼球变形凸出、慢性偏头痛、皮肤斑块,甚至猝死在岗位……显微镜岗的"恶名昭彰",并非流言,而是无数工人的亲身经历积累而成。 显微镜背后,隐藏着被遗落的工人职健困境:工人们具体在承受怎样的职业伤害,又是否能被法律认定为工伤?企业又在多大程度上负起了职业卫生标准的法律责任?为何还有工友留在显微镜岗,任由健康日夜劳损? 多补贴、多招女工的劳动岗位  哪些岗位在看显微镜? 工厂中,大部分需要看显微镜的岗位,都属于检测类工作。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乍听起来,无尘服意味着干净、保护、规范,使用无尘服意味着良好的劳动保护。然而很多工人却在“拒绝”无尘服,这与无尘服本身的设计、使用环境、使用过程中管理失当,和使用场景中其他劳动保障的缺失不无关系。换句话说,对无尘服的拒绝背后是对恶劣劳动条件的无声抗议。 无尘服,又称无菌服、无尘衣洁净服,防静电服,是一种常见于生物制药、食品、半导体微电子、光电、石油天然气化工、油运和煤矿等行业的工作制服。通常由聚酯纤维、尼龙或静电纤维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生产环境的清洁度,比如,在电子产品制造的过程中,由人体产生的微小的颗粒或细菌可能会污染产品,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无尘服的特殊材质使得其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和细菌,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度,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无尘服也起到保护工人健康的作用,在诸如生物制药、石油天然气化工、煤矿等粉尘或超细纤维较多的工作环境里,无尘服也可以起到隔绝粉尘通过呼吸、汗液和皮肤被工人吸收的作用。 这听起来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既可以保证生产环境清洁度和产品质量,又可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无法接受无尘服呢?在抖音和快手的工人自述和直播招工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图片中的这张深圳杰科电子有限公司离岗证来自北京皮村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这张离岗证可能来自2000年代初期。虽然已经过去数十年,但“离岗证”对于许多年轻的工人来说并不是过时的老物件,它仍然继续存在于工厂的管理制度、存在于基层流水线工人的日常生活中。 打工三十年:城市的控制似乎放松了,工厂的控制仍在变本加厉 在90年代后开始的打工潮中,农民工一脚踏进城市,迎面而来的是“暂住证”、“寄住证”,没有证件就没有合法身份,随时可能被驱赶、收容,甚至在收容过程中遭殴打致死。例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 三十年后,城市治理表面上松动了,收容遣送制度废除、暂住证取消,流动人口的制度性门槛逐步放开。不少一线、二线大城市也逐步放宽了户籍门槛,仿佛真的欢迎进城打工人留下来。虽然我们也都知道,城市官僚们真正想要的是年轻的劳动力,新的制度也更偏向有学历的人群。但至少,城市看上去是更自由了,“融入城市”这个概念也变得更为隐秘了。 但与此同时,工厂内部的控制却依旧延续着,甚至还变本加厉。 在抖音上,一位九十年代就进电子厂打工的老工人发问:“以前流水线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上厕所,喝水拿离位证,拉长,组长顶岗

打工日记·13|“这个地方曾经叫世硕”:电子厂被收购后的现状

打工日记·13|“这个地方曾经叫世硕”:电子厂被收购后的现状

2023年12月,立讯精密斥资约人民币 21 亿元 (合 3 亿美元) 收购和硕在中国大陆全资子公司昆山世硕 62.5% 的股份,意味台资和硕将进一步淡出大陆苹果制造业务,而立讯精密则进一步壮大其苹果代工业务。截止当前,立讯是行业公认的“果链三巨头”之一。 据中文科技网7月报道,过去五年(2020-2025)的时间里,苹果与立讯之间的业务不减反增,往来规模增长了5倍,立讯为此扩建了9家工厂,创造了近10万个工作岗位。北京商报同月报道,“2024年年报显示,(立讯)公司营收达2687.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为133.7亿元,同比增长22%,业绩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而在这“创造10万个工作岗位”“扩建9家工厂”“业绩延续稳健增长态势”背后,是否有人关注到交出一个个产品,做出这一分分利润的工人群体呢?财报上光鲜亮丽的业绩数字背后,工人的劳动又是否被看到呢?2020年、2021年,昆山世硕频频转出“人事粗暴,发证迫使员工弯腰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