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的专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打过暑假工”【暑假工访谈】

“我读的专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打过暑假工”【暑假工访谈】

前言

每年暑假时节都有大量的学生涌入劳动力市场,成为暑假工。对于暑假工的讨论,社会的关注主要都聚焦在“勤工俭学”式的实践体验上,希望暑假工的经历能给学生带来对现实的认知,并化作日后努力学习的动力。而学生群体本身的关注点也大多受社会舆论的影响,主要谈论的是对于做工的一些个人化的体验。但是暑假工本身和其他所有劳动者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且在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当前社会的经济状况、劳动力市场情况、青年就业、劳资矛盾等等一系列体系性的问题。本次有料编辑邀请到的受访者,是一位有着丰富的暑假工经历的学生(后文化名小西),目前正在专科念书,其自身通过做暑假工后对社会劳资冲突也有了自己反思。我们希望通过他的亲身叙述,能提供关于暑假工的一线信息,以及一种更严肃的、更基于劳动者的视角。

基于采访内容和其他资料的暑假工深度分析:暑假工的历险:低廉、受骗、不知去向的青春


采访正文

有料编辑:你干过哪些暑假工岗位?

小西:外卖、打螺丝、便利店店员、快递分拣。

 

有料编辑:你这些岗位都是通过什么渠道找到的?

小西:自己网上找那种兼职招聘网站,然后网站上有专门的中介招工。比如boss直聘上,上面虽然说是“老板”,但大部分都是中介。你加了中介的微信之后,一般就会拉你进一个群,群里面就会发岗位的招聘信息,你看到合适自己的就给中介发消息,中介会给你安排,之后直接去岗位那边报到就行了。像便利店这种门店里面的岗位一般是自己去店里面问,或者外面有贴的告示,上面有电话。送外卖我是自己租的车,在软件上面跑。我没有去那种专职送外卖的,那种要买衣服。我是自己想送就送,不想送就不送。

 

有料编辑:像快递分拣这样的工作,去岗位报到有什么流程吗?

小西:直接上班呗。直接告诉你该干什么,就可以开始干了。不要身份证、体检、证明之类的。本来这个岗位也是只需要做七天,是临时的——但我干了一天就跑了。太累了。一直站着,不能休息,只有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坐一个小时,吃完饭又继续站。从早八干到晚五,但因为我家离分拣的地方有一定路程,早上就要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了就开始干,一分钟休息都没有,除了吃饭和上厕所;饭也特别难吃。我最后拿了180块。本来是不打算给我的,因为招的时候要求是干三天的临时工,我只干了一天。但太远也太累了。我想到这么早起床,然后不休息干一整天,最后还要赶同样的路回去;受不了就走了。

 

有料编辑:便利店的工作怎么样?

小西:本来当时店长说的哪里缺人去哪里,但后来没有缺人,我就长期在一个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我都上的夜班,因为夜班工资高一点。夜班15块一个小时,白班12块。晚上10点上到第二天8点。夜班的工作要累一些,夜班要煮东西、炸东西,然后要下货上货,不新鲜的要扔掉,新到的要上架。像包子、关东煮这些食物都是夜班的人要提前制作好的,等第二天白班的人来卖。排班都是老板根据客流量来排的,当时我一个星期只上了4、5天,一个月就只拿了2000多块钱。如果我要休息的话,店长就会安排别人来顶我;同样我也可能会去其他地方临时顶别人。很多店的人都是可以调动的,通常一个店长管很多家店。在便利店上夜班要求也不是那么轻松。比如我不能坐,店长第二天会查监控。当时有另一个新来的和我一起上夜班,他不怎么做事,我看他第一天上班也不好提醒他,我自己本来也干得完手上的工作。结果第二天店长白班的时候来监督进货,顺便查监控,他就问我为什么不去说他。后来那个人就走了。

 

有料编辑:送外卖呢?

小西:送外卖就是自己送。但是比如你租车送的话,租车一个月是600块,电池是200块,还要买头盔等等,差不多就有900块的本金了;你肯定就要尽量多跑才能多赚钱。我当时是两个平台一起跑。每天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跑150块钱再回家,一单4块钱左右,就是跑30、40单。一般都是只有在饭点跑。早饭跑的人不多。中午就要从10点开始跑,大概跑到下午3点,就没有单子了。因为太热了,我就回去休息到6点,再出来跑到9点;然后又可以回去休息一会儿。等到12点再出来跑,跑夜宵那段时间。这个时候一方面是凉快一些,另一方面是跑的人少一些。大概就是跑这三个时间段,如果你少一段或者跑得没那么勤,可能一天就少赚30块钱。我当时只休了两天,除掉本金跑了大概3800块。但现在的话,跑外卖的人越来越多了;当时单子就很少了,现在可能更少。送外卖的都比较拼命;很多学生出来兼职,也没有驾驶证。交警也一般不会管。上次我碰见交警,他问我有没有证,我说没有,他就让我还是应该去考一个证,也没多说什么。可能他也知道这种暑假工跑外卖的太多了。

 

有料编辑:如果要专职跑外卖是什么样的?

小西:那就要买衣服,然后每天要去指定的站点打卡。你到了某个区域,就去每个区域对应的站点打卡,站点就会给你派单子,你送完之后再去下一个站点。这个一般就赚得多一些,相当于上班了,每天必须跑满多少小时,必须穿衣服,戴头盔,要听站长的安排。我觉得自己跑的话灵活一些,当然长期做外卖的话肯定是进站好一些。这种有底薪,然后站长会统计你跑的单子数量、距离之类的,再给你算钱。

 

有料编辑:专职相较于自己租车跑,是否有更多保障?

小西:要看你签了些什么呗。暑假工的话,我想可能差别不大。暑假工反正什么合同也不签,保险什么的也不给你买。我做这些工作反正什么都没签过。暑假工只做一个月、两个月,没有人给你签什么合同。都是口头上约定。只有便利店的岗位我还象征性地去面试了一下。暑假工就是过去就直接上岗,只要最后给你按时发工资的话那都还好。暑假工都没什么保障。

 

有料编辑:进厂打螺丝的工作呢?

小西:打螺丝就是一天150块,加班另算,暑假工和正式工一样,朝八晚五。我进的厂很小,只有十几个人,平时人都是招满了的,招暑假工只是做一下杂活。那些要用切割器、高危机器做的工作我们都做不了,需要考钳工证之类的。正式工做这些杂活太浪费了,所以就招暑假工来做。那个厂小,也不包吃包住,需要自己带饭。大厂一般才有宿舍、食堂。但现在这种天气我那个厂都有高温假,不会开工的。厂里没有空调,只有一个风扇,这种天气开工的话肯定人会热出问题。我当时和另外一个暑假工在厂里,那个人干了一上午受不了就走了。

 

有料编辑:进厂的工作是你干过的这些岗位里最累的吗?

小西:我觉得快递分拣最累,比打螺丝累。大家可能会觉得打螺丝累一些,但快递分拣是真的根本不能休息;打螺丝至少还可以中途休息,喝一下水。快递分拣干一天休三天,不是说着玩的——网上都这么说。哪怕快递分拣工资高,一般是250、280块一天。从来没有一个工作让我干一天就受不了的;其他工作我都能坚持下来,但快递分拣确实干不了。抖音上都在说什么,“快递分拣碰不得”,“干一周瘦十多斤”,“手机满电进去、满电出来”。意思就是快递分拣强度大,没有休息只能一直干。

 

有料编辑:你工作的过程中和其他暑假工有接触吗?

小西:都是分配好了的,让老员工带你,或者就是管理的。人家做什么你就必须跟着做,别人做多快就要跟上。都是按这个方法。不会把全部暑假工安排到一条线上。老员工做工快,就会逼着你也越来越快。跟不上节奏的话就要你精神一直紧绷着,不能停。反正快递分拣就是这样。

 

有料编辑:一般招暑假工对正式工有影响吗?

小西:不太清楚。但是比如一个厂有10个人,5个正式工和5个暑假工能维持正常运行。假期一结束,暑假工走了,工厂就不能正常运行了,因为短时间招不到这么多人。所以一般都不要暑假工。正式工对暑假工也无所谓。但出来找暑假工的人还是很多。我读的专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打过暑假工,干过一、两种不同的职业。一般6月份那些网站和微信群就开始发大量招聘信息,有很多岗位;到7月份或者更晚岗位就很少了。

 

有料编辑:你们为什么想要出来做暑假工?

小西:大部分人就是赚点学费、生活费,家庭条件差一点的可能补贴家用。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读专科的或者差一点本科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会主动出来做暑假工。至少比例应该比211、985大学的多。他们好像一般是考什么证、学技能、进企业实习,或者就继续有生活费拿。我们是体力劳动做得多。我只能说可能还是和家庭的经济情况有关。因为大部分读专科的学生父母也是做这些岗位的,子女做这些工作好像就很正常——更别说我们以后估计也就是这条路:进厂,做各种体力劳动。我自己是无所谓的,我觉得当劳动者没有什么不好。我也算做了这么些岗位,了解了一点社会,现在自己最看得起的就是劳动者、工人阶级。虽然好像社会上普遍有一种“瞧不起”或者“不应该”的态度。之前辅导员来找我谈话,我就说我大概知道自己以后也是当工人;但她就说我还应该往上爬,怎么怎么样。我反问,难道你瞧不起工人阶级吗?她不好说什么。但无论我自己怎么想,这个东西确实越来越有点“世袭”的样子,我不知道有什么方法改变。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 Twitter | Instagram | Telegram

 

 

 

 

Read more

【评论】极越暴雷的资本运作基因

【评论】极越暴雷的资本运作基因

极越突然暴雷给员工权益带来的损害,在极越员工的团结一致抗争之下,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但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却远不应该结束。前几期,有料就极越员工抗争行动本身做了详细的梳理,展示了员工的力量的同时,也指出未来类似行动可以提升之处。 这篇快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极越闪崩的资本运作基因。目前网络上关于极越闪崩的原因众说纷纭,加上事件本身涉及商业秘密,想要搞清楚时间前后的来龙去脉,恐怕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篇快评的目的并不是就极越的资本运作基因给出严密的分析,而是提供一个新的反思的视角。至于更严密的分析,恐怕需要研究者进行长时间的材料搜集和严密分析。 极越闪崩爆发于2024年年末。12月11日下午,极越CEO 突然然发布内部信并召开全员视频会议,承认公司目前正遇到困难,需要立即调整,进行“二次创业”。 公司当晚发布公告称,正积极推进融资,售后维保和新车交付环节仍将正常运行。但多位员工透露,公司所有业务已陷入停滞,多个团队“就地解散”,所有门店暂停营业;员工11月、12月的社保需要自行缴纳,12月开始的薪资无法发放,且公司仅计划保留极少数员工维持基本业务。不少员工对这一消息表示惊讶,公司数天前才有

从农田到茶园:采茶女工的苦与歌

从农田到茶园:采茶女工的苦与歌

前言 “明前茶,贵如金”。清明节前采制的春茶,量少而品佳,因此极其珍贵,受到消费者追捧。然而与之相对的,是采茶女工似乎只能抢着在大锅里捞白水挂面当作午饭,夜晚和几十个女工友睡在铁皮棚房里的大通铺上。近期采茶女工的待遇问题引起了激烈讨论,本文试图说明:为了获得额外收入而离开农村的采茶女工,的确可能面临极其恶劣的待遇问题,而这种营养不良和休息不足又会影响每天的劳作。但同时,提供给女工的待遇资本与不同的土地规模和劳动组织方式有关。相较于个体茶农,大型茶企和农户为了竞争更倾向于通过中介提高对女工的剥削程度。而茶叶产业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导致的利润不均,则巩固了这种剥削模式,也使得小农式的茶叶生产难以得到改变。最后,需要澄清的是采茶并不天然和妇女绑定,女工们仍面临着传统分工、城乡对立、家务劳动、资本压迫等诸多结构性问题,而她们在茶园中形成的集体生活则是一种宝贵的反抗经验。 一、吃挂面、睡大通铺与摘茶叶 当小Q在网上看到关于记录采茶女工们极差的住宿和伙食的视频时,她想起几天前自己的母亲也去了南方的茶园摘茶叶,立刻给妈妈打去了视频通话。母亲在之前的电话里曾说,自己这边情况很好,吃住不愁

【读者来稿】工厂随笔:脱离管控的技术工

【读者来稿】工厂随笔:脱离管控的技术工

编按:重工业给人的印象常常是庞大的钢铁巨兽,所有人在其面前都显得渺小。但真实世界中的重工业工厂是什么样子?这篇读者投书着重的不是工人们的辛酸,而是现场的劳动、制造与监督过程:风雨不断的厂房、高空的焊接作业、工人们在控制与自由之间游走的微妙状态。这篇文章描述了工人们如何在恶劣环境下寻找喘息空间,也呈现了焊工与管理者之间复杂的互动与权力平衡。 注:出于安全考虑,虽然这篇工厂随笔涉及的经验和想法都是真实的,但工厂具体所在地点、产品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虚构。我试图在不影响文章内容有效性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暴露工厂所在地点。 一、工厂背景:海港边的重工业 工厂位于一处大型海港。工厂所在地本身也是填海造陆而成的新生地。建在这种特殊地点的原因与土地价格较无关,而是因为这间工厂所生产的产品是大型钢铁结构,主要用于海上钻井平台等大型基础设施。位于海港,对工厂运输产品来说是优势,但对于生产过程来说却有诸多不便。冬季的海边风大、雨多,附近城市感受到的普通降雨,在此处可能会导致大量降水灌入工厂,甚至让工作无法继续。因为工厂本身生产大型钢铁结构,这些产品的长宽高都以数十米为基础起跳。这意味着工厂内也

打工日记·08|司机们的担忧:无人驾驶带来的争议不断

打工日记·08|司机们的担忧:无人驾驶带来的争议不断

自动驾驶一直是国内外车企投资研究的方向,而随着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展,自动驾驶的技术的成熟、产品落地和推广似乎已经是势在必行。2024年7月,百度公司旗下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武汉试运行,其一经推出便引起了激烈的讨论,科技进步永远是光鲜亮丽的话题,但它们对于社会的影响却复杂得多。在这次事件中,出租车网约车司机(以下统称司机)这些一线劳动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的影响,是社会都迫在眉睫需要认真思考、讨论的问题。 司机行业是便利于大众的服务业,也是保障城市交通运行的最基本一环。但是每天过长的工作时间和不稳定的收入,使得司机们普遍要承受很高的身体和经济的压力。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司机行业的回报更是不见好转。社交媒体上从业多年的出租车老司机,和在其他岗位发展不顺被迫转行的网约车司机,面对新一轮来自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冲击,他们在面对采访时,分享了行业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生计的担忧和无奈。 收入下调?从疫情以后就开始了啊,网约车对我们冲击也相当大,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谷底了。你现在哪怕上一万台无人驾驶跟我们没意义,因为我们已经没饭吃的。 (问:出租车司机能去当安全员吗?)那我就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