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志浩电子连续4月不发工资,工人前往政府部门抗议

江西志浩电子连续4月不发工资,工人前往政府部门抗议

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受雇于江西志浩电子科技公司工人与政府机构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的欠薪交涉行动。该公司的工人们连续几天聚集在政府机构的门口,希望政府出面解决长达四个月的欠薪问题。据现场工人称,每天聚集的现场都有大量警察出动,随着事态演变,带头的工人已经被抓走。根据推特账号昨天的消息,在此之前,走投无路的工人于11月20日至23日的四天里集体罢工,分别到当地劳动局、以及县政府等地寻求帮助。

据公司的工人透露,他们都被江西志浩电子拖欠了四个月的工资。工人们为此已经连续聚集抗议了几天。在这四个月内,虽然工厂仍有大量订单在生产,但每个工人只收到500到2000元不等的工资,完全无法满足生活所需。根据工人所述,正常加班工作的工人每月可能可以拿到8000元左右的工资。

目前,工厂已经停产半个月,志浩公司迄今仍不愿正面解决问题,而是要求工人们放三个月的无薪长假。工人们找到过劳动局,但是政府部门也没有提出解决方法。

四次前往劳动局维权,工厂至今仍无正面回应

根据现场的工人的记录,在12月3日是工人们第四次集体走路去劳动局维权,要自己拖欠的工资。经过前几天的维权,工人们目前提出的诉求是:

  1. 下周三(12/11)前结清8-10月的工资,12月份底之前结清11月份工资;
  2. 工资没结清之前不接受放长假,要保证每周上班5天,每天8小时,保证公司食堂正常开放。
0:00
/0:11

在这几天的维权行动中,工人们沿途受到了警察强硬的的骚扰和阻拦。警察人数和工人几乎一样多。现场还有大约5辆警车和两辆消防车出动。警察称工人们为违法分子,意图以恶意讨薪的方式扰乱公共秩序。有的工人拿出法律条文反驳之后,警察又说工人们没有格局,试图继续恐吓、阻止工人们继续维权。

现场还有工人因为欠薪站在楼顶上与警方对峙。而警察的回应态度则是不屑、甚至是轻浮的:“跳楼干嘛你们随便,跳楼、跳水的多了去”。之后在县政府附近时,又有带头的工人被警察抓走。

在现场工人分享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工人们的气氛很平和,没有太多交流,甚至更多是迷茫和无奈的表情。工人们也分享说他们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是距离解决问题仍是遥遥无期。工厂目前一直处于停机停产的状态,没有人出面回应工人诉求。

PCB行业:电子产品之母也陷入危机

事件中工人们受雇的公司——江西志浩电子科技公司,从事于印制电路板(PCB)领域。公司老板旗下的其他子公司包括有江西志浩电子、梅州志浩电子、东莞五株电子、深圳五株科技,分布在江西和广州生产相似的产品。根据我们所收集到的材料,在东莞和梅州的工厂都在过去的几个月发生不同程度的欠薪,在今年的7月和9月两次罢工。12月3日,东莞五株电子的工人也在公司门口聚集、要求还工资。

志浩电子相关公司的困局与整个行业的趋势不无联系。PCB行业在上个十年曾经有着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由于它是电子产品中重要的互联件,被称为“电子产品之母”。中国大陆也成为全球PCB产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占全球产能比例超过一半。国内厂商上市的数量也逐渐增加。然而自疫情之后,PCB行业普遍订单量减少、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自2023年以来已经有至少20家上市PCB企业陷入破产危机。

志浩电子相关公司本身的经历也大概如此。它们在2011年成为iphone手机主板的供应商之一,那时与华为、中兴等企业相当,有10亿左右的年产值。在当地工人的普遍印象里,志浩电子也一直是一个大企业。然而今年更早时候,自三月以来,从各地的分公司,我们已经可以收集到它们拖欠工人薪资的消息。

“五月份的工资到现在都没发,都拖了三个月工资了,梅州志浩“
“甚至有供货商反应欠款一直没有到账”
“志浩电子的客户分享该公司在七月份已经无法交货”
有下游客户表示志浩在7月就发生交货问题

另外,也有本地的居民认为江西志浩电子所在的龙南县消费水平高,农业和工业的工人工资低,“工厂是硬撑,打工养家难”是共识。今年2月,其所在的赣州市恒泰实业被裁定为破产,并收到非法集资等一系列指控。三十年的本土老牌企业现状萧条,如此经济环境,想必让工人的生活更加难以为继。

江西志浩及其关联公司的欠薪问题,既是单个公司的经营问题,也是整个PCB行业问题的缩影。尽管这些公司曾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也累积了一定的财富,但当遭遇经营问题时,它们却选择无视、牺牲已经在此工作多年的工人。工人们尝试过罢工,也尝试过游行前往政府部门抗议,但都没有获得有效的回应。甚至,从警察的强硬态度来看,我们很难期待地方政府在这类事件中有积极作为。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 Twitter | Instagram | Telegram

Read more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我进了一个厂,把我搞到看显微镜的地方了,10个小时不停的看,干得我眼花,眼疼的都是血丝……刚才吃完饭后头晕模糊,感觉快要瞎了…… @万辞王 强哥(十年进过三百多家企业) 2024.12.31 工厂生产的人力体系中,最好的岗位众说纷纭,但最累、最"不能做"的岗位中,显微镜操作岗永远榜上有名。这些岗位要求工人长时间高度专注地工作,注视并挑出透镜下微米级的瑕疵。 看似单调平常的要求,实际上正日复一日侵蚀着工人们的眼部健康。视力不可逆的损伤、眼球变形凸出、慢性偏头痛、皮肤斑块,甚至猝死在岗位……显微镜岗的"恶名昭彰",并非流言,而是无数工人的亲身经历积累而成。 显微镜背后,隐藏着被遗落的工人职健困境:工人们具体在承受怎样的职业伤害,又是否能被法律认定为工伤?企业又在多大程度上负起了职业卫生标准的法律责任?为何还有工友留在显微镜岗,任由健康日夜劳损? 多补贴、多招女工的劳动岗位  哪些岗位在看显微镜? 工厂中,大部分需要看显微镜的岗位,都属于检测类工作。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乍听起来,无尘服意味着干净、保护、规范,使用无尘服意味着良好的劳动保护。然而很多工人却在“拒绝”无尘服,这与无尘服本身的设计、使用环境、使用过程中管理失当,和使用场景中其他劳动保障的缺失不无关系。换句话说,对无尘服的拒绝背后是对恶劣劳动条件的无声抗议。 无尘服,又称无菌服、无尘衣洁净服,防静电服,是一种常见于生物制药、食品、半导体微电子、光电、石油天然气化工、油运和煤矿等行业的工作制服。通常由聚酯纤维、尼龙或静电纤维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生产环境的清洁度,比如,在电子产品制造的过程中,由人体产生的微小的颗粒或细菌可能会污染产品,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无尘服的特殊材质使得其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和细菌,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度,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无尘服也起到保护工人健康的作用,在诸如生物制药、石油天然气化工、煤矿等粉尘或超细纤维较多的工作环境里,无尘服也可以起到隔绝粉尘通过呼吸、汗液和皮肤被工人吸收的作用。 这听起来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既可以保证生产环境清洁度和产品质量,又可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无法接受无尘服呢?在抖音和快手的工人自述和直播招工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图片中的这张深圳杰科电子有限公司离岗证来自北京皮村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这张离岗证可能来自2000年代初期。虽然已经过去数十年,但“离岗证”对于许多年轻的工人来说并不是过时的老物件,它仍然继续存在于工厂的管理制度、存在于基层流水线工人的日常生活中。 打工三十年:城市的控制似乎放松了,工厂的控制仍在变本加厉 在90年代后开始的打工潮中,农民工一脚踏进城市,迎面而来的是“暂住证”、“寄住证”,没有证件就没有合法身份,随时可能被驱赶、收容,甚至在收容过程中遭殴打致死。例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 三十年后,城市治理表面上松动了,收容遣送制度废除、暂住证取消,流动人口的制度性门槛逐步放开。不少一线、二线大城市也逐步放宽了户籍门槛,仿佛真的欢迎进城打工人留下来。虽然我们也都知道,城市官僚们真正想要的是年轻的劳动力,新的制度也更偏向有学历的人群。但至少,城市看上去是更自由了,“融入城市”这个概念也变得更为隐秘了。 但与此同时,工厂内部的控制却依旧延续着,甚至还变本加厉。 在抖音上,一位九十年代就进电子厂打工的老工人发问:“以前流水线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上厕所,喝水拿离位证,拉长,组长顶岗

打工日记·13|“这个地方曾经叫世硕”:电子厂被收购后的现状

打工日记·13|“这个地方曾经叫世硕”:电子厂被收购后的现状

2023年12月,立讯精密斥资约人民币 21 亿元 (合 3 亿美元) 收购和硕在中国大陆全资子公司昆山世硕 62.5% 的股份,意味台资和硕将进一步淡出大陆苹果制造业务,而立讯精密则进一步壮大其苹果代工业务。截止当前,立讯是行业公认的“果链三巨头”之一。 据中文科技网7月报道,过去五年(2020-2025)的时间里,苹果与立讯之间的业务不减反增,往来规模增长了5倍,立讯为此扩建了9家工厂,创造了近10万个工作岗位。北京商报同月报道,“2024年年报显示,(立讯)公司营收达2687.9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为133.7亿元,同比增长22%,业绩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而在这“创造10万个工作岗位”“扩建9家工厂”“业绩延续稳健增长态势”背后,是否有人关注到交出一个个产品,做出这一分分利润的工人群体呢?财报上光鲜亮丽的业绩数字背后,工人的劳动又是否被看到呢?2020年、2021年,昆山世硕频频转出“人事粗暴,发证迫使员工弯腰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