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砖窑频频再现:湖南艳飞建材等砖厂控制智力障碍人员劳动

黑砖窑频频再现:湖南艳飞建材等砖厂控制智力障碍人员劳动

2025年6月4日,大象新闻曝光湖南省临湘市艳飞建材有限公司使用智力障碍人员做工,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未发工资、无劳动保护。警方随即出警解救5人并控制涉事人员。目前5名工人已被安置在救助站,案件仍在侦办中。此后,在6月中后,又有河南开封和山西省吕梁的两家砖厂被曝出控制智力障碍者,强迫其劳动。此类事件如同2007年的“山西黑砖窑”重演,暴露出残障人士劳动权益保障的严重缺失。

劳动现场:自动化的砖厂、没有保护的劳动环境

湖南省临湘市艳飞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其他建筑材料制造,页岩空心砖生产及销售”,是一家制造砖块的砖厂,拍摄到的视频中,生产的成品是红砖。

红砖生产包括“烧制-冷却-包装”三个主要步骤。根据常见的自动化生产砖块工艺,在烧制之前,还需要经过原料处理和成型。原料处理是将粘土、页岩等原材料破碎、筛分、搅拌,成型是将原料在成型区通过模具的挤压或震动成型。在自动化生产工艺中,原料处理、成型、烧制等主要是机器完成,需要工人参与的主要是包装环节,搬运并打包成捆放在摆渡车上。

这家砖厂内有自动化的烧制砖块的流水线,传送带将灰色未烧制的砖块送入高温窑炉里,随后烧制完成的红色砖块从传送带另一头出来。厂内的工人则需要把烧制好的砖块从流水线上将晾过的砖头搬下来,并打包成捆。即使经过晾晒,这些刚从高温窑炉里出来的砖头温度依然非常高,即便是破碎的废砖,依然烫手。现场工作环境不仅很热,还有着很大的扬尘。然而在场干活的工人们并没有穿戴任何防高温、防尘的防护措施。

智力障碍劳动者:工资被扣、曾遭工头打骂

砖厂工作人员还补充了工作时间和管理关系,但是关于智力障碍工人是否享有劳动报酬,砖厂工作人员、工头与智障人士的说法不一:

厂区工作人员称目前厂区这些工人都是外包的,有工头带着干活,有工人干了十多年了。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这些工人被分成7人一个班,每班工作12小时,每天中午12点换班,每半月两个班的工作时间进行对调。厂里给工人开的工资是300元一天。

但是在派出所,被问到是否有钱时,两个智力障碍工人直言“没钱的,吃饭”,“没有钱”,一名智力障碍工人衣服也破破烂烂的。

“一名付姓工人称自己在这里干了三年了,问及工资的时候说“没钱,给饭吃”。

这名工人老家在广东化州,不到五十岁,来砖厂工作后工头给他起了新名字打工。另一名被叫做“水牛”的工人在沟通时总低头笑,问他是否想回家,他回答想。当听到“警察叔叔保护你们,送你们回家”之后,他依然扭头咧着嘴笑。问及年龄时,他笑着说自己“十三岁”。第三个工人叫“开银”,年龄在40岁左右。他表示自己是云南的,今年17岁,在这边做生意,刚来这里工作三天。”

当问及在场工头,工人“水牛”的工资是不是都被他扣下时,他承认并表示有一万块左右。该工头说自己家是云南昭通的,来这三四年了。他是在临湘市路边发现的“水牛”,并把他带来的。

上官正义在其微博中补充到“这些智障男子身份不祥,不会说话,每天苦力12小时,全年无休,曾遭工头打骂,生病就让其吃止痛药。”

解救过程:黑砖窑事件重演

工人们被解救的过程也很曲折,上官正义查证后于6月4日中午报警,20分钟左右,砖厂一辆面包车拉着智力障碍工人离厂,随后被警察截停。

6月4日傍晚,湖南省临湘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当日临湘市110报警平台接群众报警,称临湘市艳飞建材公司(砖厂)涉嫌利用智障人员从事体力劳动。接报警后,公安机关迅速出警,解救疑似智障人员5人,并将该公司负责人等5人依法控制。目前,案件正在抓紧侦办中。

警方截获的逃离人员

6月5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临湘市公安局获悉,2名疑似智障人员家属已经联系上,另对对于5人的智力或精神残疾情况,也在联系长沙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鉴定。从砖厂老板刘艳飞处得知砖厂有员工几十人。同日,新京报记者从临湘市民政局获悉,目前,5名疑似智障人员被安置在救助站,工作人员将对5人进行智力测试,并配合公安部门采集、核实人员信息,送他们回家。临湘市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表示,该单位正派人排查全市的砖厂,确认是否存在类似情况。

该事件中智力障碍人士的入职遭遇和工作环境待遇使得众多网友联想到2007年的“山西黑砖窑事件”事件。在黑砖窑事件中,当地砖窑矿主从人贩子中购买偷运来的民工,包括许多童工,将他们关押在各个窑场,强迫他们从事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动辄暴力殴打,使得不少民工致残、致死的案件,这些民工的遭遇跟奴隶类似。

该案当年轰动一时,引起极大公愤,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的专门批示,时任山西省省长曾公开道歉。最终,这起案件还推动了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出台。

障碍人士如何可以获得公平劳动的机会?

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劳动用工已有法律规范;治安方面通过身份数据电子化联网和天网工程实现了动态监测,工人有很多可以自救的机会;砖厂生产也实现了自动化,工人的劳动参与主要集中在包装环节。

以上条件似乎可以避免健全人遭遇奴工待遇,但是残障人士呢?

湖南临湘砖厂的残障人士的悲惨遭遇绝不是孤例。6月19日,紫牛新闻曝光河南开封祥符区袁坊乡安平砖厂使用17名残障人士(来源)。6月26日,多家媒体曝光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大禹乡鑫宇建材砖厂有工头涉嫌控制残障人员从事搬砖苦力(来源)。

从曝光的细节来看,这些残障人士入职遭遇、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与临湘砖厂无差。对于这些具有从事简单工作的能力,但又没有辨认能力,不懂得如何自救和求救,往往容易遭遇工头的欺骗和“买卖”。

从资本主义生产的逻辑来看,包括智力残障人士在内的残障人士都是劳动力市场上的残次商品,对其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扶持远不如其他生产性投资有回报。所以尽管法律提出残疾人具有平等就业权,但残障人士不可能在市场机制下胜出,其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就有赖社会的补偿机制。例如,根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员工总数的1.5%。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当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保障金。”

但是现实中,这样的补偿机制又太容易被钻空子了,企业挂靠残疾人证,不仅可以避免缴纳保障金,还能获得税费优惠。残疾人就业甚至在坊间变成了一条产业链,让企业从政策中“赚钱”。结果,看似政府完成了自己的责任、肥了企业和中介,实际需要工作的残障人士反而更加失去了自己的就业机会。

在湖南岳阳这场黑砖厂事件中,我们需要思考的不只是救出障碍工人,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问题:救出来之后,他们可以去哪里获得平等、有保障的就业机会?而不是一直让他们处在“被救助”的状态里。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的社交媒体: Twitter | Instagram | Telegram

Read more

谁掌握技术,谁就掌握话语?两家金属工厂的劳动现场比较

谁掌握技术,谁就掌握话语?两家金属工厂的劳动现场比较

“学好一门技术,走遍天下都不怕” 曾经,在制造业这个领域中,许多基层劳动者都相信这句话。学习技术并不断精进它,是从纯体力劳动中翻身的希望。但另一方面,一些年老的技术工人却经常发现,在自己体力衰退、受伤后,赖以为生的技术不再受到工厂青睐,他们也更容易被取代或被抛出劳动市场。在传统工业中,技术知识的发展已经成熟了,不会有多大变化,但掌握技术的劳动者受到的待遇、劳动者们对技术的看法却时刻变化着。这里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能不是工人们的技能好坏,而是工厂本身的运作模式、管理与劳动控制方法。 本文作者在近半年的时间内进入两家不同类型的金属工厂进行田野观察,试图用一手经验来分析围绕技术知识、工艺和劳动控制这些概念产生的问题。第一间工厂制造汽车结构配件(以下简称汽车零件厂),整体员工数约500人,属于中型规模工厂。另一间则是典型的小微型工厂(以下简称阀门厂),员工人数只有20多人,制造工业用阀门。 两间工厂的产品虽然不同,但都进行铁制品加工,都涉及裁剪、冲压、焊接、组装、钻孔等技术过程,在技术原理上可以说非常相近。但两间工厂内基层工人对技术的看法、劳动力被控制与监督的形式和原理、工厂内的权力运作逻

座上荔枝甘,座下指犹酸 ——奶茶爆卖和外卖大战的剥削真相

座上荔枝甘,座下指犹酸 ——奶茶爆卖和外卖大战的剥削真相

荔枝的侧写 在大小年与气候异常的双重作用下,今年荔枝大幅增产111.26%,价格却暴跌70%,部分产区每斤仅售1至2元。荔枝虽然甘甜诱人,却因极难保鲜、采摘成本高,往年很少作为茶饮新品出现。而在今年,借着热播剧《长安的荔枝》的文化加持和丰产的推波助澜,它成为了各大茶饮品牌争相追逐的新贵。但这场热潮背后,是市场机制对自然节律的扰动——荔枝的“大小年”本是荔枝和许多农产品固有的周期现象,但在市场化的运作下被放大为歉收、高价时种树,丰产、价低时又砍树的循环陷阱,生产与分配早已脱离合理调节的轨道。 茶百道在荔枝新品的宣传文案中,煞有介事地强调“一杯奶茶里含有19颗荔枝”,试图说明产品的新鲜与诚意。可在这一切光鲜的背后,传来的却是基层员工的吐槽: “又是剥、又是洗、又是煮,手套带了差不多十个小时——手都泡浮囊了。” “周末快乐,除了茶百道研发部。能干干,不能干换人,整天搞各种水果汁子。要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每天剥八、九十斤荔枝,手都磨烂了,真把员工当日本人整呢,顾客催完骑手催……” “……明天是我入职的第七天。听说明天还要开始商战零元购。我已经不想去上班了。

困在系统里的人开始持码上岗

困在系统里的人开始持码上岗

上海在今年(2025)4月开始推行外卖快递骑手"交通安全码"(下称交安码)等系列措施,将骑手个体分级为"绿、黄、红”三色安全等级,并要求平台企业将该标识直接与骑手从业资格关联。观察社媒,不少人反映,此做法令人联想起新冠封控时期的"健康码",质疑措施必要性和具体成效。 不过,措施对一线骑手的影响,远不只一种一刀切管理的"创伤记忆"重现:以交安码为代表,上海近年推行一系列管理骑手群体的交通安全措施,试图介入外卖快递平台的劳工管理模式,也在过程中达成了更深入的劳动控制。 数据上的交安情况改善,实际上并不来自解决源头问题,而是进一步压迫骑手群体的”恶果”,令一线骑手陷入失声、失权境地。 交安码,联合的制裁? 7月3日,上海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经媒体说明了交安码的推行细则(1): 上海针对快递外卖骑手群体推出交安码制度。依托新建的数据系统,政府以绿黄红三色标识骑手安全等级,要求企业将骑手个人交安码颜色直接关联其从业资格,并以骑手交安码统计信息进行企业、站点的评定。

打工日记·11|“诅咒”领导:社媒空间的另类反抗

打工日记·11|“诅咒”领导:社媒空间的另类反抗

“当你走进社交媒体才会理解自己的肤浅,因为整个世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厌胜场”(来源) “诅咒”这个行为在当今世界,乍看之下让人觉得离奇、荒诞,不禁认为是个从众的玩笑。然而根据近两年的社交媒体,诅咒领导的话题在白领工人升温迅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发生,它的形式经过大量工人参与和共鸣,演变之后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对自己所经受的苦难的思考,转型成为了对正义、报复、灾祸的祈求。 据了解,其中潮流起源于2024年,网友们发现奢华珠宝品牌Tiffany的中文谐音与“踢翻你”相似,认为买它的产品戴上,讨厌的领导或同事就会离职。 上周一我把戒指带到办公室,第三天就听说分管领导要辞职,分部门的进程也加快了。今天听说下月初就要分,而且我和讨厌的领导和同事去了两个部门。妈呀,这种许愿成功心想事成的感觉谁懂? @芋圆珍珠椰奶绿 2025.04.25 在Tiffany“克领导”的传言流行之后,网上也流传出更细致的经验,或是更加亲民、平价的选择,包括“手链和手镯威力最明显”,“正品克高素质领导,仿货克低素质领导”,“不能带钻,因为钻是buling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