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宝鞋厂工人罢工,要求提高保底工资、补缴社保

佛山南宝鞋厂工人罢工,要求提高保底工资、补缴社保

根据推特账号”昨天“爆料,3月25日,广东省佛山南宝鞋厂工人因工资低、欠缴社保等问题发起集体罢工,至少持续至29日。工人提出保障保底工资、休息时间、社保补缴、工伤赔偿和工作环境等诉求。罢工过程中,工人们曾游行至当地政府部门寻求协助,但目前他们的诉求尚未得到回应。

抗议游行中的南宝工人,来自昨天

据抖音视频, 3月25日,约100位南宝鞋厂工人签名递交了诉求书(来源)中,提出六点诉求:

  1. 员工要求公司支付每月保底工资5000元。
  2. 工作时间每天8小时,月休4天。
  3. 以前漏买社保员工的社保由公司补买全。
  4. 未离职员工工伤,由公司负责。
  5. 生活区卫生环境,必须保持干净卫生。
  6. 要求公司持续有活干。

据工人发布抖音视频与评论,南宝鞋厂自2022年来订单锐减,“没有事情可做”,前年(2022年)工人做一个月才4000块钱。也有工人提及,此次罢工之前鞋厂老板曾开除工人但不给赔偿款。7个月前的另一则视频则显示工人因“散伙费”(开除或关厂赔偿)的事情与老板发生过争吵(来源)。在缺乏订单、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南宝已经处于倒闭边缘,老板试图关厂结束运营但不愿给予工人合理的补偿,可能是这次罢工背后的主要原因。

除了工资削减,长时间加班、工作环境恶劣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位工人发布抖音视频,写到“年年打工年年愁,天天加班像只猴,加班加点无报酬,天天挨骂无理由”(来源,反映出鞋厂内恶劣的工作环境。即使在效益尚可时期,南宝鞋厂给工人的待遇也不算良好,3年前的一则(疑似)南宝招工视频显示,南宝鞋厂每月工资约5000元人民币,但工人需要每天工作11小时。

鞋厂内部工作画面,来自南宝鞋厂网站

南宝鞋厂成立于1992年,自称为硫化鞋专家,是一家生产硫化鞋的厂商,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欧洲, 为全球知名品牌沃尔玛、GAP、Polo等代工。硫化鞋也被称为帆布鞋,是一种使用橡胶作为材质的运动鞋,硫化过程主要是为了让橡胶不易开裂、增加弹性。曾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因为好莱坞电影《无因的反叛》而在美国走红,成为青年反叛的象征。南宝鞋厂总公司位于香港九龙塘,厂房设置于佛山狮山镇小塘,工厂部分曾经有员工高达2000人,年生产800万双硫化鞋。

自疫情以来,欧美运动鞋品牌订单削减,海外需求锐减。与此同时,因为近两年国内汽车轮胎生产旺盛,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价格也在不断攀升,2023年10月合成橡胶一度涨幅超过30%(来源),更影响硫化鞋产业的发展。

这不是南宝第一次发生罢工。2020年5月29日,在南宝的旧厂区,有工人发布视频显示数百名工人集中静坐在厂区内的食堂区域,老板王锦潮则拿着麦克风与工人协商工资(来源)。这起罢工与当年4月份的工资过低有关,每位工人只有3000多元。工资计算不透明、加班时间长工资却偏低是工人对这家鞋厂的主要批评。

罢工工人签名,来自抖音

而类似鞋厂缺乏订单、工资降低甚至倒闭搬厂的情况近期也在频繁发生。此前的3月13日,东莞蔓莉菲鞋厂倒闭,老板卷款逃跑,有工人跳楼抗议(来源)。2023年12月,惠州的隆发鞋厂也发生搬厂,工人集体失业(来源)。2023年11月,江苏扬州的宝亿鞋厂也发生恶性关厂,在工人抗议下老板才给出符合劳动法的最低赔偿(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提到的隆发鞋厂和宝亿鞋厂都是台资公司,蔓莉菲鞋厂是东莞本地民营企业,而此次事件中的南宝鞋厂则是港资背景。不分资本背景、大小的各类鞋厂今年都逐渐遇到了危机。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Read more

打工日记·12|从新人到“病人”:原生公司的创伤烙印

打工日记·12|从新人到“病人”:原生公司的创伤烙印

“离职了也没有好起来,对职场有了更多的恐惧”,“总觉得大环境不好,哪个工作不难干,忍忍就好,可是有毒的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是毁灭性的”。这些在社交媒体上反复涌现的倾诉,指向一种隐秘却广泛存在的痛楚:原生公司创伤。它并非指短暂的职场压力,而是个体在职业生涯早期,尤其是初入职场或第一份工作中所遭遇系统性贬损、权力倾轧或价值否定后,留下的持续性心理伤痕。这些创伤如同顽固的幽灵,盘踞在受害者的神经反射、行为模式乃至自我认知里,在下一份工作的对接中、在日常生活的瞬间、甚至在梦魇里无声复现。当“裸辞几个月后吃饭时突然闪回被霸凌场景而丧失食欲”或“在新环境也难以卸下由创伤所塑造的应激状态,仿佛与任何组织都格格不入”成为大量劳动者的共鸣,我们不得不追问:这究竟是个别领导的恶行,个别公司的病灶,还是整个劳动结构与权力生态催生的必然之恶?而当制度性保护缺位时,背负着这些伤痕的劳动者,又该如何在生存与尊严之间寻找出路? 创伤诞生:权力碾压下的崩塌 第一份工作就遇到领导极其无能,热衷于骂人和pua,每天不管干什么都要被骂。焦虑到一被领导安排工作就脑子空白、手抖喘不上气来,每天晚上失眠只能靠吃药喝酒

谁掌握技术,谁就掌握话语?两家金属工厂的劳动现场比较

谁掌握技术,谁就掌握话语?两家金属工厂的劳动现场比较

“学好一门技术,走遍天下都不怕” 曾经,在制造业这个领域中,许多基层劳动者都相信这句话。学习技术并不断精进它,是从纯体力劳动中翻身的希望。但另一方面,一些年老的技术工人却经常发现,在自己体力衰退、受伤后,赖以为生的技术不再受到工厂青睐,他们也更容易被取代或被抛出劳动市场。在传统工业中,技术知识的发展已经成熟了,不会有多大变化,但掌握技术的劳动者受到的待遇、劳动者们对技术的看法却时刻变化着。这里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能不是工人们的技能好坏,而是工厂本身的运作模式、管理与劳动控制方法。 本文作者在近半年的时间内进入两家不同类型的金属工厂进行田野观察,试图用一手经验来分析围绕技术知识、工艺和劳动控制这些概念产生的问题。第一间工厂制造汽车结构配件(以下简称汽车零件厂),整体员工数约500人,属于中型规模工厂。另一间则是典型的小微型工厂(以下简称阀门厂),员工人数只有20多人,制造工业用阀门。 两间工厂的产品虽然不同,但都进行铁制品加工,都涉及裁剪、冲压、焊接、组装、钻孔等技术过程,在技术原理上可以说非常相近。但两间工厂内基层工人对技术的看法、劳动力被控制与监督的形式和原理、工厂内的权力运作逻

座上荔枝甘,座下指犹酸 ——奶茶爆卖和外卖大战的剥削真相

座上荔枝甘,座下指犹酸 ——奶茶爆卖和外卖大战的剥削真相

荔枝的侧写 在大小年与气候异常的双重作用下,今年荔枝大幅增产111.26%,价格却暴跌70%,部分产区每斤仅售1至2元。荔枝虽然甘甜诱人,却因极难保鲜、采摘成本高,往年很少作为茶饮新品出现。而在今年,借着热播剧《长安的荔枝》的文化加持和丰产的推波助澜,它成为了各大茶饮品牌争相追逐的新贵。但这场热潮背后,是市场机制对自然节律的扰动——荔枝的“大小年”本是荔枝和许多农产品固有的周期现象,但在市场化的运作下被放大为歉收、高价时种树,丰产、价低时又砍树的循环陷阱,生产与分配早已脱离合理调节的轨道。 茶百道在荔枝新品的宣传文案中,煞有介事地强调“一杯奶茶里含有19颗荔枝”,试图说明产品的新鲜与诚意。可在这一切光鲜的背后,传来的却是基层员工的吐槽: “又是剥、又是洗、又是煮,手套带了差不多十个小时——手都泡浮囊了。” “周末快乐,除了茶百道研发部。能干干,不能干换人,整天搞各种水果汁子。要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每天剥八、九十斤荔枝,手都磨烂了,真把员工当日本人整呢,顾客催完骑手催……” “……明天是我入职的第七天。听说明天还要开始商战零元购。我已经不想去上班了。

困在系统里的人开始持码上岗

困在系统里的人开始持码上岗

上海在今年(2025)4月开始推行外卖快递骑手"交通安全码"(下称交安码)等系列措施,将骑手个体分级为"绿、黄、红”三色安全等级,并要求平台企业将该标识直接与骑手从业资格关联。观察社媒,不少人反映,此做法令人联想起新冠封控时期的"健康码",质疑措施必要性和具体成效。 不过,措施对一线骑手的影响,远不只一种一刀切管理的"创伤记忆"重现:以交安码为代表,上海近年推行一系列管理骑手群体的交通安全措施,试图介入外卖快递平台的劳工管理模式,也在过程中达成了更深入的劳动控制。 数据上的交安情况改善,实际上并不来自解决源头问题,而是进一步压迫骑手群体的”恶果”,令一线骑手陷入失声、失权境地。 交安码,联合的制裁? 7月3日,上海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经媒体说明了交安码的推行细则(1): 上海针对快递外卖骑手群体推出交安码制度。依托新建的数据系统,政府以绿黄红三色标识骑手安全等级,要求企业将骑手个人交安码颜色直接关联其从业资格,并以骑手交安码统计信息进行企业、站点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