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宝鞋厂工人罢工,要求提高保底工资、补缴社保

佛山南宝鞋厂工人罢工,要求提高保底工资、补缴社保

根据推特账号”昨天“爆料,3月25日,广东省佛山南宝鞋厂工人因工资低、欠缴社保等问题发起集体罢工,至少持续至29日。工人提出保障保底工资、休息时间、社保补缴、工伤赔偿和工作环境等诉求。罢工过程中,工人们曾游行至当地政府部门寻求协助,但目前他们的诉求尚未得到回应。

抗议游行中的南宝工人,来自昨天

据抖音视频, 3月25日,约100位南宝鞋厂工人签名递交了诉求书(来源)中,提出六点诉求:

  1. 员工要求公司支付每月保底工资5000元。
  2. 工作时间每天8小时,月休4天。
  3. 以前漏买社保员工的社保由公司补买全。
  4. 未离职员工工伤,由公司负责。
  5. 生活区卫生环境,必须保持干净卫生。
  6. 要求公司持续有活干。

据工人发布抖音视频与评论,南宝鞋厂自2022年来订单锐减,“没有事情可做”,前年(2022年)工人做一个月才4000块钱。也有工人提及,此次罢工之前鞋厂老板曾开除工人但不给赔偿款。7个月前的另一则视频则显示工人因“散伙费”(开除或关厂赔偿)的事情与老板发生过争吵(来源)。在缺乏订单、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南宝已经处于倒闭边缘,老板试图关厂结束运营但不愿给予工人合理的补偿,可能是这次罢工背后的主要原因。

除了工资削减,长时间加班、工作环境恶劣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位工人发布抖音视频,写到“年年打工年年愁,天天加班像只猴,加班加点无报酬,天天挨骂无理由”(来源,反映出鞋厂内恶劣的工作环境。即使在效益尚可时期,南宝鞋厂给工人的待遇也不算良好,3年前的一则(疑似)南宝招工视频显示,南宝鞋厂每月工资约5000元人民币,但工人需要每天工作11小时。

鞋厂内部工作画面,来自南宝鞋厂网站

南宝鞋厂成立于1992年,自称为硫化鞋专家,是一家生产硫化鞋的厂商,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欧洲, 为全球知名品牌沃尔玛、GAP、Polo等代工。硫化鞋也被称为帆布鞋,是一种使用橡胶作为材质的运动鞋,硫化过程主要是为了让橡胶不易开裂、增加弹性。曾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因为好莱坞电影《无因的反叛》而在美国走红,成为青年反叛的象征。南宝鞋厂总公司位于香港九龙塘,厂房设置于佛山狮山镇小塘,工厂部分曾经有员工高达2000人,年生产800万双硫化鞋。

自疫情以来,欧美运动鞋品牌订单削减,海外需求锐减。与此同时,因为近两年国内汽车轮胎生产旺盛,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价格也在不断攀升,2023年10月合成橡胶一度涨幅超过30%(来源),更影响硫化鞋产业的发展。

这不是南宝第一次发生罢工。2020年5月29日,在南宝的旧厂区,有工人发布视频显示数百名工人集中静坐在厂区内的食堂区域,老板王锦潮则拿着麦克风与工人协商工资(来源)。这起罢工与当年4月份的工资过低有关,每位工人只有3000多元。工资计算不透明、加班时间长工资却偏低是工人对这家鞋厂的主要批评。

罢工工人签名,来自抖音

而类似鞋厂缺乏订单、工资降低甚至倒闭搬厂的情况近期也在频繁发生。此前的3月13日,东莞蔓莉菲鞋厂倒闭,老板卷款逃跑,有工人跳楼抗议(来源)。2023年12月,惠州的隆发鞋厂也发生搬厂,工人集体失业(来源)。2023年11月,江苏扬州的宝亿鞋厂也发生恶性关厂,在工人抗议下老板才给出符合劳动法的最低赔偿(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提到的隆发鞋厂和宝亿鞋厂都是台资公司,蔓莉菲鞋厂是东莞本地民营企业,而此次事件中的南宝鞋厂则是港资背景。不分资本背景、大小的各类鞋厂今年都逐渐遇到了危机。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Read more

打工日记·15|学徒工:师徒在现代

打工日记·15|学徒工:师徒在现代

"学徒工"这一结合传统师徒文化与契约受雇的称呼,广泛存在于CNC(数控机床加工)、电工、厨师、修车、理发等要求大量操作经验的岗位。招募平台上,"包吃住"的学徒工岗位也不在少数。 事实上,在职业训练的语境中,“师徒制”是种历史悠久的技艺传承与关系模式,且随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有极大的转变。 简单说来,在旧社会,师傅多是拥有特殊技能的个体从业者,作为雇主聘用及招收学徒,教授技能的同时占有徒弟的劳动成果,甚至有决定徒弟的人生命运的权力。这些“雇工”出师后,则可能与师傅在行业内形成竞争关系。直到近代,改开前的国企里,技术工人的工资按照熟练程度划分等级,师傅往往是技术等级较高的工人,徒弟是新进工人。即便所教徒弟的等级超过了师傅,也不会对师傅的工资、工作造成影响,师徒间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或者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除了大量技艺已自动化、专业证照化,导致许多行业的师徒制式微外,大部分师傅只是”师傅工”:师傅与学徒工同为现代组织化劳动关系下的企业雇工,学徒出师后也更多是与师傅在企业内部竞争,师徒只是称呼,并不存在以往的师徒”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打工日记·14|显微镜目镜里没有工人

我进了一个厂,把我搞到看显微镜的地方了,10个小时不停的看,干得我眼花,眼疼的都是血丝……刚才吃完饭后头晕模糊,感觉快要瞎了…… @万辞王 强哥(十年进过三百多家企业) 2024.12.31 工厂生产的人力体系中,最好的岗位众说纷纭,但最累、最"不能做"的岗位中,显微镜操作岗永远榜上有名。这些岗位要求工人长时间高度专注地工作,注视并挑出透镜下微米级的瑕疵。 看似单调平常的要求,实际上正日复一日侵蚀着工人们的眼部健康。视力不可逆的损伤、眼球变形凸出、慢性偏头痛、皮肤斑块,甚至猝死在岗位……显微镜岗的"恶名昭彰",并非流言,而是无数工人的亲身经历积累而成。 显微镜背后,隐藏着被遗落的工人职健困境:工人们具体在承受怎样的职业伤害,又是否能被法律认定为工伤?企业又在多大程度上负起了职业卫生标准的法律责任?为何还有工友留在显微镜岗,任由健康日夜劳损? 多补贴、多招女工的劳动岗位  哪些岗位在看显微镜? 工厂中,大部分需要看显微镜的岗位,都属于检测类工作。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无尘却有害:为什么工人无法接受无尘服?

乍听起来,无尘服意味着干净、保护、规范,使用无尘服意味着良好的劳动保护。然而很多工人却在“拒绝”无尘服,这与无尘服本身的设计、使用环境、使用过程中管理失当,和使用场景中其他劳动保障的缺失不无关系。换句话说,对无尘服的拒绝背后是对恶劣劳动条件的无声抗议。 无尘服,又称无菌服、无尘衣洁净服,防静电服,是一种常见于生物制药、食品、半导体微电子、光电、石油天然气化工、油运和煤矿等行业的工作制服。通常由聚酯纤维、尼龙或静电纤维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生产环境的清洁度,比如,在电子产品制造的过程中,由人体产生的微小的颗粒或细菌可能会污染产品,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无尘服的特殊材质使得其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和细菌,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度,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无尘服也起到保护工人健康的作用,在诸如生物制药、石油天然气化工、煤矿等粉尘或超细纤维较多的工作环境里,无尘服也可以起到隔绝粉尘通过呼吸、汗液和皮肤被工人吸收的作用。 这听起来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既可以保证生产环境清洁度和产品质量,又可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无法接受无尘服呢?在抖音和快手的工人自述和直播招工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喝水、上厕所、离岗证——工厂到底在控制什么?

图片中的这张深圳杰科电子有限公司离岗证来自北京皮村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这张离岗证可能来自2000年代初期。虽然已经过去数十年,但“离岗证”对于许多年轻的工人来说并不是过时的老物件,它仍然继续存在于工厂的管理制度、存在于基层流水线工人的日常生活中。 打工三十年:城市的控制似乎放松了,工厂的控制仍在变本加厉 在90年代后开始的打工潮中,农民工一脚踏进城市,迎面而来的是“暂住证”、“寄住证”,没有证件就没有合法身份,随时可能被驱赶、收容,甚至在收容过程中遭殴打致死。例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 三十年后,城市治理表面上松动了,收容遣送制度废除、暂住证取消,流动人口的制度性门槛逐步放开。不少一线、二线大城市也逐步放宽了户籍门槛,仿佛真的欢迎进城打工人留下来。虽然我们也都知道,城市官僚们真正想要的是年轻的劳动力,新的制度也更偏向有学历的人群。但至少,城市看上去是更自由了,“融入城市”这个概念也变得更为隐秘了。 但与此同时,工厂内部的控制却依旧延续着,甚至还变本加厉。 在抖音上,一位九十年代就进电子厂打工的老工人发问:“以前流水线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上厕所,喝水拿离位证,拉长,组长顶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