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分析
暑假工的历险:低廉、受骗、不知去向的青春
前言 “做暑假工的时候才发现,我的青春只值9块钱一个小时。”这是学生们做过暑假工后,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感想。在当下,暑假工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在假期中的普遍选择。但每年随着大量学生进入到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围绕着暑假工的争议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虚假的招聘、低廉的工价、来自黑心中介克扣,以及岗位本身的劳累和高压——这些种种情况都在暑假工本身缺乏法律保障,和今年就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被更加放大。本文试图浅析今年暑假工的招工形式,展示学生们在网站上找工时面对着什么,以及他们在岗位上所遭遇的各类困境。最后我们认为,暑假工之于学生并不是一种去劳动化的另类鞭策,也不是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来嫌弃体力劳动,增加对劳动者的分化。对于暑假工的关注应该回到对劳动者的一种整体性关注,因为暑假工的困境也是劳动者困境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消除目前社会舆论在工作与学习、蓝领与白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上造成的分化。 另有专篇访谈欢迎阅读:“我读的专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打过暑假工” 一、“今年已经招满了” 临近七月中旬,小D才离开大学校园放假回家。他今年决定不打暑假工了。在高中毕业后的这两年里,小D每个暑假都出去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