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编辑

有料编辑
暑假工的历险:低廉、受骗、不知去向的青春

专题分析

暑假工的历险:低廉、受骗、不知去向的青春

前言  “做暑假工的时候才发现,我的青春只值9块钱一个小时。”这是学生们做过暑假工后,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感想。在当下,暑假工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在假期中的普遍选择。但每年随着大量学生进入到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围绕着暑假工的争议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虚假的招聘、低廉的工价、来自黑心中介克扣,以及岗位本身的劳累和高压——这些种种情况都在暑假工本身缺乏法律保障,和今年就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被更加放大。本文试图浅析今年暑假工的招工形式,展示学生们在网站上找工时面对着什么,以及他们在岗位上所遭遇的各类困境。最后我们认为,暑假工之于学生并不是一种去劳动化的另类鞭策,也不是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来嫌弃体力劳动,增加对劳动者的分化。对于暑假工的关注应该回到对劳动者的一种整体性关注,因为暑假工的困境也是劳动者困境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消除目前社会舆论在工作与学习、蓝领与白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上造成的分化。 另有专篇访谈欢迎阅读:“我读的专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打过暑假工” 一、“今年已经招满了” 临近七月中旬,小D才离开大学校园放假回家。他今年决定不打暑假工了。在高中毕业后的这两年里,小D每个暑假都出去做工。

“我读的专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打过暑假工”【暑假工访谈】

专题分析

“我读的专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打过暑假工”【暑假工访谈】

前言 每年暑假时节都有大量的学生涌入劳动力市场,成为暑假工。对于暑假工的讨论,社会的关注主要都聚焦在“勤工俭学”式的实践体验上,希望暑假工的经历能给学生带来对现实的认知,并化作日后努力学习的动力。而学生群体本身的关注点也大多受社会舆论的影响,主要谈论的是对于做工的一些个人化的体验。但是暑假工本身和其他所有劳动者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且在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当前社会的经济状况、劳动力市场情况、青年就业、劳资矛盾等等一系列体系性的问题。本次有料编辑邀请到的受访者,是一位有着丰富的暑假工经历的学生(后文化名小西),目前正在专科念书,其自身通过做暑假工后对社会劳资冲突也有了自己反思。我们希望通过他的亲身叙述,能提供关于暑假工的一线信息,以及一种更严肃的、更基于劳动者的视角。 基于采访内容和其他资料的暑假工深度分析:暑假工的历险:低廉、受骗、不知去向的青春 采访正文 有料编辑:你干过哪些暑假工岗位? 小西:外卖、打螺丝、便利店店员、快递分拣。   有料编辑:你这些岗位都是通过什么渠道找到的? 小西:自己网上找那种兼职招聘网站,然后网站上有专门的中介招工。比如boss直聘上,上面虽然说

打工日记·02|护士辞职:被教育无私奉献,我们却无法再忍受精神内耗

打工日记

打工日记·02|护士辞职:被教育无私奉献,我们却无法再忍受精神内耗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各地接连不断地出现护理专业人士辞职潮;但对于国内而言,这股辞职潮在疫情过去后似乎仍然在持续。这揭示着护士们选择离去的原因不仅包括新冠疫情带来的额外疲惫,而更多的是护理职业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在抖音上,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护士站出来,解释了ta们为何辞去看似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这一铁饭碗的原因。 29岁这年,我决定从三甲医院裸辞了。再见了。 在父母的眼里,护士是个稳定又体面的工作,光鲜而亮丽;在亲戚朋友眼里,护士好就业、工资又高。是什么时候对这行耗尽所有热情的呢?如果说高负荷的工作、上不完的夜班、脱发、胃病住院,我都能接受;你猜测,让我裸辞的是什么?是精神内耗。 上班的时间里,我在琐碎的流程里内耗,在制度形式主义中内耗;频繁的考试、会议、学习、撑门面、内耗。是用时捧上天,用不到时踩到底的存在。用一夜无眠的夜班换一天宅家睡大觉,不规律的作息,熬不完的夜班,无望的晋升。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增加,每天都在消耗着我对生活的热情。我承认我是全方位地倦怠了,甚至陷入了一小段时间的抑郁。当上班把笑容都(上)没了,

2024年,进厂打工有多难?

即时新闻

2024年,进厂打工有多难?

2024年,找到一份好工进厂更难了。 抖音账号@三妹从今年3月底离开湖南,辗转在广州、深圳找工作,三个月过去了, 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稳定工作;这段时间里,抖音账号@奔跑的小蒋先后进过四家工厂,最后被迫辞职——老板降了他工资;在佛山一工业园上班的抖音博主@小邓再努力Vlog 总结称,今年工厂的招工信息变少,工价降低,长期工岗位减少,“现在(5月31日)工厂进入淡季,招工真的很少。工资也低得可怜。发现今年特别难找工作。临时工的单价又低,长期工的岗位又是少得可怜。今年真的不适合打工。失业半个月了,还没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下去,估计过年回家的车费都挣不到,更不用说养家糊口了。整个工业园都没有几家工厂在招工的,今年特别的难找工作”。 疫情后制造业相对收缩是找工难的主要背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4月以来,制造业PMI指数大部分月份都低于50%,即制造业整体呈生产收缩态势。(注: 制造业PMI指数,是国际通用行业检测数据,该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统计公布,PMI指数高于50%时,制造业扩张;低于50%时,制造业收缩)

常年欠薪:中国工人在印尼钢铁厂遭遇的困境

专题分析

常年欠薪:中国工人在印尼钢铁厂遭遇的困境

前言:2024年5月初,一段关于印尼德龙三期工程欠薪不发的视频在抖音被发布。视频中,一群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人围着疑似工头的人,控诉自己遭到欺压;而一位身着德龙制服的管理人员则扬言要抓抗议的工人,被工人们反骂道:“五个月不给钱,有什么资格说话”(来源)。而这并不是德龙公司第一次拖欠在印尼中国工人的工资。根据我们整理到的情况来看,德龙一方面透过外包公司拖欠建筑工人工资,另一方面也长期制度性地拖欠钢厂和电厂工人的工资,已经成为工人群体中的印尼第一黑厂——而此问题至少从2019年就已经开始,迄今5年仍未改善。这篇文章将聚焦讨论钢铁冶炼工人和电厂工人的情况,建筑工人遭遇的问题此前有澎湃新闻的完整报道可参考。 一、钢铁技术工人前往印尼 印尼德龙(以下简称德龙)是江苏德龙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分公司,现在已成为其生产主力,主要生产不锈钢等镍产品。印尼在这些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镍的最大宗下游产品就是德龙生产的不锈钢。印尼的镍又大部分集中在东部的苏拉威西岛生产,这里的镍冶炼工厂绝大多数都来自中国公司投资,德龙是其中最大的公司之一。 在印尼东部的苏拉威西岛,德龙现在有三片园区正在运行,分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