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析
在国庆节做临时工,“盛世”逐渐离我远去
前言 国庆节,不仅是一年一度人民庆祝共和国成立的盛典,也是释放市民消费需求、膨胀假日经济的催化剂。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七天假日期间,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纳入监测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达9686.23万人次(来源)......同时在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我国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来源)。可是,如果这七天的繁荣和复兴,对于劳动者——尤其是被滞留在岗位上而实际维持了这幅盛景的那些劳动者来说,意味着延长的工时、加倍的工作量和并不匹配的待遇呢?如果节日里经济的暴涨、商品的交易、利润的积累,是建立在对他们的剥削和遗忘之上呢? 本期工事有料“专题分析”栏目的特别篇,试图采用非虚构写作的方式,讲述一位名叫黄庆东(化名)的大四学生在国庆节期间的真实打工经历,以及他的想法。在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后的当下,我们希望通过讲述劳动者的故事,来向一个真正的工人的社会主义祖国献礼。 引入 国庆节的第二天下午两点过一刻,黄庆东从饭店的后厨略显疲惫地走出来,他